}
./t20200102_936147_taonews.html
铁骨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铁骨

盘点2019十大科学流言,算算浪费了你多少流量费?

:铁骨

导语:2019年刚刚过去,2020年欣然而至。新旧交接之际,展望与盘点并重。这期专栏我们一起回顾“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看看你中招了几个?又传播了几个?这些科学流言“骗”去了你多少流量费?2020年,“智止流言,探求真知”的小目标定起来啦!

上期专栏,栗子学姐带大家一起盘点了2019年你可能交过的“智商税”,这周咱们继续。12月30日下午,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本次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是在腾讯指数数据的基础上,从2019年发布的73条“科学”流言中,由专家评委根据其传播广度和危害性投票选出,均为百姓关注话题或与生活息息相关。

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发布会现场

流言一: 鼠疫病死率高达100%,无药可治,染上就等死吧!

真相:鼠疫是三大国际检疫传染病之首,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之首,在业界称它为一号病,也就是最重要的传染病。鼠疫是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叫鼠疫耶尔森氏菌。其中,带有荚膜的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强。作为传染病来说,鼠疫的病死率仍然非常高。但只要我们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鼠疫的病死率还可以降低。链霉素是治疗鼠疫的首选抗生素。我国分离的鼠疫菌对链霉素普遍敏感,1000多种鼠疫菌没有发现耐药性。鼠疫可防可控,我国发病人数从解放初期的每年近万病例,下降到近十年来每年十例以下,个别年份为0病例报道,可以看出,我国在鼠疫方面已经取得非常重要的成绩。

流言二:中国高铁辐射严重,会造成女性不孕

真相:高铁的电磁辐射从哪产生?铁路系统里从电学的角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把电能传输到线路上去,另一个是把电能传输到电机,这两个系统都有电能的传递过程,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电磁场,电磁辐射。

地面上有电磁辐射,但我们更多的关心是车体内的电磁辐射情况。一些学者做研究发现,地板下面有电缆,这个地方电场比较大,车窗的地方磁场比较大。但不管是在什么地方,辐射值都非常小,远远小于国家和国际标准。

生活中不光是高铁有辐射,包括吹风机、电脑、电视机都有辐射,和它们相比,人乘坐列车或在站台的时候受到磁场、电场的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

流言三:液化气钢瓶着火要先灭火再关阀门吗?

真相: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第一种:在液化气钢瓶阀门完好的情况下,首选是关阀,阀门关了火就灭了。为什么不能先关火?因为如果先关火燃气会泄漏,燃气在密闭的空间泄漏,达到爆炸极限遇见火源就会爆炸。第二种: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烧着的液化气钢瓶如果在居民家中无法转移,通风良好且周边无燃烧物,可以先灭火,再用湿抹布等物品堵住瓶口,并送至专业的液化气站进行处置。第三种: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火焰朝下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大家看到煤气罐是倒放的一定要赶紧逃离现场,拨打119。

流言四: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癌的前兆

真相:世界上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大约50%以上的50多岁的人做超声检查都会发现甲状腺结节。其实,没有必要每年都做甲状腺的检查,实际上,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大约仅有5%左右的甲状腺结节,最终经过病理检查会诊断为甲状腺癌。

一般甲状腺结节不会变成甲状腺癌,因为一般的恶性肿瘤都是由一个发生了癌性突变的细胞,通过克隆繁殖,慢慢长成癌症。一般良性的肿瘤细胞不会变成恶性,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会变成甲状腺癌。

流言五:人工增雪有害身体健康?

真相:催化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在国际上很早就受到关注,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做过相关实验。美国通过实验测量通过地面的雪样和地面径流的浓度,发现作业后碘化银浓度会增加,但是远低于标准。同样,北京市的两次催化降雪过程的样本分析结果表明,银离子的浓度是0.13毫克/升。从澳大利亚、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碘化银含量远低于世卫组织50毫克/升的标准。

目前我们开展的人工作业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量非常低,远低于世卫组织和我国的相关标准。人工增雪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会影响健康。

流言六:“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

真相:“量子波动速读”是一个典型的骗局,实际是上世纪80年代火热的特异功能蒙眼识字的变种。量子物理中有“物质波”“波粒二象性”“量子叠加”“量子相干”等概念,但“量子波动”这个概念基本上用不到的。

科学上真正严肃的研究是研究物质波的叠加和干涉,光子的双重干涉,后来研究到电子、分子的量子效应。最近这些年科学家已经做到几百个原子,上千个原子的大分子的物质波的叠加实验。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技术研究中心尹璋琦教授的研究组提出用细菌量子叠加,最终实现真正生物体物质波干涉的理论构想。2018年《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了类似的想法,代尔夫特大学物理学家Simon Groblacher希望把水熊虫的量子叠加态在实验中做出来,但是怎么做还在探究过程中。

流言七:外星人发来了太空无线电波

真相:这则流言的起因是由加拿大科学家领导的科学团体探测到了太空中重复的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 简称FRB),它产生于15亿光年之外,被命名为FRB 180814. J0422+73。1月9日,关于这一发现的两篇论文的未编辑版在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线。于是就有传言称科学家探测到了一种宇宙神秘信号,经过“专业”分析,发现这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

其实这则“流言”想要表达是:科学家在不同的年份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射电信号,而在2012年时,发现了同一个位置上出现了重复的射电信号。

尽管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快速射电暴重复发生的现象,可是现在还不清楚快速射电暴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有科学家提出是中子星发出,超新星发出,或是这两类天体的并合,也有提出是黑洞碰撞等等。还有一些奇怪的说法,有的西方学者“脑洞大开”提出,快速射电暴信号也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

其实,对于一项未知事物,我们应该先用符合常识的东西来理解它,因此科学家试图用一些天文学上常规的天体现象来解释快速射电暴。所以,对于一些新闻,不要盲目地、随便地与外星人联系起来。

流言八:跑步会损伤膝盖易患关节炎?

真相:跑步伤膝盖,实际上最主要的是指关节的“软骨面”伤了。关节的“软骨面”伤了以后就会出现问题,专业术语叫“髌股疼痛综合症”:主要指髌股内软骨、股骨的髌面软骨,也称为创伤性的骨关节炎,简单地说就是软骨坏了。

跑步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踝关节力量不足、膝关节周围力量不足,关节的稳定性差,导致肌肉关节缓冲震动的能力差,关节的压强增加,冲撞增加,关节软骨的磨损增加;二是跑步过于集中,膝关节负荷过重(过多跳跃活动、体重过大、负重练习过于集中);三是膝关节髌骨与滑车关节的对位不良、力线不良、膝关节形态不良(X型腿、O型腿);四是股内肌力量不足,股外侧肌群、髂胫束张力过大;五是退行骨关节炎(与年龄成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不断增加)而导致的髌骨及股骨软骨面的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劳损性损伤。

软骨组织是体内最耐磨的组织,营养主要靠与关节滑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代谢缓慢,一旦损伤,不易修复。

我们的软骨代谢非常慢,一旦伤了就不容易恢复,它需要一生都来保护,不要让我们的软骨磨损。不磨损的秘诀在于——“赋能”,跑步怎样赋能?最重要的是增加踝关节、膝关节的力量,力量增加了,震动就会被肌肉吸收,而减少关节的震动和压强,关节就不容易损伤了。

流言九:5G基站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很大?

真相:实际上电磁辐射没有危害,有危害的是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是非电离的,对人体没有危害,唯一有害的是热效应。很多人害怕辐射,所以要把基站请出去,但是基站离得越远接触的辐射越大,这是因为基站的辐射虽然比手机大,但是手机离头脑最近,相对来说手机的辐射占主要方面。

如果把4G基站比作一个火炉子,离的远凉,离的近热,不均匀,而5G基站则相当于地暖,更均匀。5G的频率高,传播特性变差,单位面积内需要更多的基站,单个基站的辐射会变低。因此5G基站比4G基站辐射大是流言。

流言十:拍完X光发现怀孕,孩子就不能要了?

真相:拍X光造成胚胎死亡的需要辐射剂量是50-100 mGy,器官形成期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需要200 mGy以上,8-15周造成智力障碍需要60-310 mGy,智力缺损方面,每1000mgy辐射量使智商降低25,这些可能造成对胎儿的畸形。

超声和核磁共振(MRI)没有电离辐射风险,是妊娠期相对安全的检查。除个别情况外,X 线检查、CT 扫描和 PET/CT 所致的辐射暴露剂量远低于胎儿的损害剂量,如果这些检查更利于疾病诊断,不应被拒绝。

母儿健康同等重要,两害相权取其轻。由于医学原因确实需要做X线检查的话,就要做,绝大多数X线检查对胎儿都没有致畸作用;但也不要认为,怀孕了就可以大大方方进出这些核电站,X光室,这样肯定不对。对于一些必要的,有医学需求的,在胎儿致畸剂量以下的检查,我们可以放心做。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分享到:
【请勿移动和删除】铁骨的介绍

铁骨


  “把不懂的知识做成子弹打到你的脑袋里好不好呀?”
  铁骨学姐,长相甜美却很有气势的双枪美少女。
  当然,手枪里装的是用知识做成的子弹,安全无害哦!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