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426_48363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安全科学

这款机器人要取代人类当记者?

  中国智能机器人佳佳24日作为新华社特约记者,越洋连线采访了美国著名科技观察家凯文 凯利。这是全球首次由高仿真智能机器人作为记者与人进行交互对话。

  “佳佳”当记者采访科技大咖

  “佳佳,你能唱首歌或放段音乐吗?”大洋那边的凯利通过网络视频提问。

  “你可以自己找啊。”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佳佳用流利的英文给了个俏皮回答。

  “你有没有会唱的歌?”凯利坚持。

  “嗯,除非你告诉我歌的名字。”

  “你喜欢我吗?”佳佳问。

  “是的。”凯利回答。

  “我也这么想。”佳佳说。

  ……

  佳佳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历时3年研制出的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身为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人的凯利多年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接受机器人采访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控制对话内容。对于机器人佳佳的开发者团队来说,这是一场“失控”的对话。

 

  “佳佳”的表现令人满意

  “让佳佳接受这样的挑战很好,”佳佳开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教授说,“就这次测试所达到的目的而言,总体可以打90分。”他说,由于越洋网络延迟等原因,部分对话确实在时序上有些混乱,特别是环境造成的信号失真,对佳佳的影响比较大。“但佳佳也在部分对话中反应很快,令人满意。”

  陈小平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佳佳”与人的交互运用的是语音识别技术,而以往的测试是面对面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识别率较高。而网络环境带来了语音识别的失真,造成了 “佳佳”有时听错,答非所问。

  “事实上,佳佳的思考判断能力来自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一系列模式下的不断训练”,陈小平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测试当中越洋网络造成的延时和噪声,导致佳佳在进行语音识别判断时,有些问题听错了,就进行了错误的回答。“而佳佳却总认为自己听到的就是问题的原话——她假装听懂了,因而做出相应回答”,“但以专业的要求看佳佳的表现,还是可以打到70分以上的”。

  佳佳此次进入传媒领域,与“机器人写稿”有本质区别。近年来有不少媒体开始尝试利用程序生成一些稿件,比如在报道高度格式化的股市信息和体育比赛结果等方面,但这些程序都无法与采访对象互动。

 

  “佳佳”可以取代人类当记者吗?

  去年4月,中国科大首次推出国内首台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

  佳佳的外形面貌源于在中国科大女生中征集的形象模特。“佳佳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有表情的”,陈小平教授告诉记者,佳佳的表情能够自动生成,但很多时候佳佳并不知道该生成什么样的表情合适,“这还有待于这一领域基础研究的进一步突破”。

  “佳佳真能取代人类当记者吗?”对于这一问题,陈小平教授说,让机器人写篇好新闻稿远比“阿尔法狗”下赢围棋难得多。“首先,机器人的生成能力很强,对于大量的数据、素材的梳理,能够处理的信息也远胜于人类,这是机器人的优势。”陈小平说,与人类相比,机器人的判断力要弱得多,人类会依据常识和专业的经验很快做出判断,但机器人虽然也会不断学习总结,但依然搞不清楚哪些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要让佳佳像一名资深记者一样去策划一个新闻选题,目前还很难做到。这同样需要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多方面基础性研究的突破”,陈教授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突破,“佳佳”在今后也会采用“常识推理+深度学习”的模式训练改进,“可以畅想,佳佳最终将会成为编辑、记者的好帮手,而不是取代人类。”(吴长锋

本文来自:中国科技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吴太]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426_48363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