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422_48339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资讯  >  环境科学

为了明天 请为地球“减负”

  光明日报记者 叶乐峰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警示或许是对“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地球日”的最好解释。

  芳菲四月,我们再次迎来了地球母亲的节日。今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

  随着人类对能源、矿产、水、土地和海洋等各类资源需求的剧增,资源环境损耗不断加大。有专家分析,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趋势,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达90亿,需要1000亿吨自然资源,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而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毫无疑问,人类已经给这颗蔚蓝色的星球造成了诸多影响。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地球越来越热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气温连续几十年持续攀升,有气象记录以来15个最热年份中的14个都出现在本世纪。

  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冰川融化,这其中尤以南极的情况更为糟糕。最新研究显示,南极冰架正迅速消失在海洋中,速度远超人们过去的预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有些地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和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不合理,国土空间开发失衡,加剧了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损耗。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一些省份发展建设面临无地可用的境地。

  普及垃圾分类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这些垃圾,所用卡车长度近50.4万公里,能绕赤道12圈。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到中国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近日,我国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实施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公认的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出路。“三化”之中,资源化是关键。但要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前提是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涵盖前端分类、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一环失守全盘沦陷。

  专家表示,实现垃圾分类首先要解决公众意识上的不足。当前我国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而垃圾分类又是一项需要公众参与的“技术活”,必须由被动强制行为转为主动自觉的生活习惯。

  同时,因生活水平提高、废品价格波动等原因,我国废品回收从业人员有所减少。专家建议,可通过扶持相关废品回收企业、提高废品回收价格等举措,用经济手段扩大废品回收种类、整合回收队伍和设施。

  加强耕地保护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土地是生存发展之本。我国土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数量小,耕地、林地少;同时,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浪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均高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城镇建设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

  “保护耕地资源安全,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说,耕地资源安全攸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我国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耕地本身提供的自然肥力已经难以保证粮食生产,高肥、高药式的利用相当于不断给耕地吃‘保胎药’,损害了基础地力,造成了耕地污染。” 郧文聚忧心忡忡地表示,尽管国家提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但目前难以落地实施,到底有多少耕地能退耕、能修复,如何防治耕地污染等都亟待破题。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我国耕地保护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局面。该规划首次提出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国土全域保护”,构建“四区一带”国土综合整治格局,创新了空间规划方法,着力构建统一协调、衔接高效的国土空间治理基本政策架构。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转变矿业发展方式

  矿产资源为我们生存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资源量排名仅在第53位,而且我国矿产资源禀赋并不理想,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即“贫矿多,富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破坏和浪费程度严重。

  《中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6)》称,综合利用项目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矿山综合利用的发展,伴生矿产资源利用程度低,难以将废石尾矿、废水和废气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此外,许多矿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观念落后。

  国土资源部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先后开展了4批共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国整体推进效果来看,“与构建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格局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要节约和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提出的‘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的‘五节’要求;同时坚持矿区和谐发展,形成良性的共享机制。”

  (光明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22日 06版)

本文来自:光明网-《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蒲潇]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422_48339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