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入秋后对虾病毒病蠢蠢欲动

  高温是细菌病高发,低温是病毒病高发,这是对虾养殖中无可辩解的事实,夏季高温期,细菌繁殖旺盛,故细菌病高发,而低温病毒受抑制,所以夏天很难看到白斑、红体等病毒病。

  立秋后,尽管酷夏高温的余威尚存,但也敌不过大自然的规律,夜晚降温,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时节来了。福建东山近日的气温就在26-33度,温差较大,早晚凉飕飕,午后热死牛。气温降低导致水温也逐步下降,这为病毒带来了机会。现在恰好就遇上病毒病一例:硬池养虾,池子大小18平米,数十口池中一口池的虾突然出现体色发红,大量游塘、死亡现象。

  症状:整个身体通透、微红,空肠空胃,肝胰脏无明显病变;头胸甲易剥离,头胸甲内侧有白斑,凭经验认定为白斑病毒病,遂建议:

  1.泼洒大量漂白粉杀灭该池虾病毒,然后再排塘,避免传染给其他池子;

  2.杀灭传染媒介—海蟑螂;

  3.其余池子的正常虾内服免疫调节剂,增强体质。

  为什么认定该虾患的是病毒病呢?病毒病有什么特点呢?

  1.连续的高温,没有发现过这种症状,现在水温降低了,符合白斑病毒病流行特点,水温低于28度,容易发病,水温20℃-26℃,白斑病毒病呈暴发性发展;

  2.病毒是在细胞内寄生,病毒病症状是全身性的,如对虾整个身体颜色微红,局部器官的症状不明显;

  3.头胸甲易剥离也是对虾患病毒病后的特点,当然对虾脱壳前头胸甲也易剥离,要注意区分,正常情况下的对虾,头胸甲是很难剥离下来的,剥离时总带着肉,无法分开;

  4.头胸甲有白斑,更有力的证明了判断,当然白斑只是一种症状,冬季温棚里面的虾,头胸甲上经常会看到白斑而对虾无任何异常;

  既然知道病毒病高发的季节来了,尤其是“白露”后,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防传染

  自己的池塘虽养殖正常,但周围其他池塘发病,如果进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工具、小杂蟹、老鼠、水鸟传播等就可能被感染而发病。正常情况下,虾塘或虾体虽有病毒存在,但毒力不足或数量不足,不会造成疾病暴发,而从其他发病池塘传播出的病毒毒力经过不断感染后大大增强,感染力增加,即使健康的对虾被感染也会发病。所以发病期慎重进水,注意工具的使用,防小杂蟹、老鼠、水鸟尤为重要。

  减少诱发因素

  有时,没被传染也患病,那么就是池塘原发的,很可能存在诱因。养殖水体、虾体本身就存在病毒,一根导火索就能将其引爆,也就是我们说的诱因。缺氧、暴雨、倒藻、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病毒病的暴发。如果种苗带病毒,随时可诱发,特别是在环境突变时,带病毒的虾会像不定时炸弹一样暴发而死亡。“立秋”至“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大,池塘易返底、缺氧,极易诱发病毒病,所以要勤改底、多增氧。

  增强体质

  发病季节,增强对虾自身体质也是预防病毒病的方法之一。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适当的补充氨基酸、多维等营养物质,内服抗病毒调节免疫的药物,能有效增强对虾体质。

  15个字总结一下,近期病毒病预防关键点就是:防传染,多增氧,勤改底,稳水质,重内服。(中国渔业报 于巧志)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kj/syjs/dwyx/242735.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gf]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