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学小馆儿

不服来辩!你长得确定肯定以及一定不!对!称!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物都是对称的,那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最为主流的解释是:在三维世界里运动着的物体,有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方向,或前进,或后退的动作需求。生物们需要用敏捷的动作来捕食猎物、逃避天敌,从而获得生存。而在这一过程中,对称的身体相对于其他形态,具有最大的机动性。而这也为对称生物带来了巨大的选择优势。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当你照镜子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两边的脸其实并没有很对称,甚至还会有些不一样?纽约摄影师亚贝克的作品《双面》就对此进行了尝试。他以不同种族的男女为模特,拍摄他们的左右侧面,分别拼凑成完全对称的两张脸,以此进行对比。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人的左右脸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对称。其实,轴对称的面孔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那除了脸会左右不一样以外,人体还有哪里也是不对称的呢?
  01先天性的不对称
  人体的不对称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存在于人体内部和外部,也与先天和后天有关。先天性的左右不对称现象多表现在人体的内部结构上,主要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上的一些器官。
  比如,在消化系统中,人体腹腔的器官分布出现了明显偏右的趋向。肝脏、胆、胰腺、十二指肠都在右侧,盲肠也在右侧,小肠和大肠的起始位置也都在右侧。
  而如果按照轴对称理论,心脏就应该位于人体的正中间,而且左右对称。但其实,人的心脏大部分是位于人体正中线的左侧,并且其中的左心室和左心房较厚,右心室和右心房较薄,并不是严格的对称结构。
先天性的左右不对称现象,为什么长的不对称,后天性的不对称现象
  除了内脏,血管在人体中也不是对称分布的。动脉弓是由腹主动脉在咽的部位发出的6对动脉管。这些动脉管连接着背主动脉和腹大动脉,因一般呈弓形,故称“动脉弓”。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动脉血管都是成对的,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在人体胚胎发育早期,其结构也是对称的,人类的胚胎在3mm长的时候,成对且整齐对称的动脉弓和鲨鱼的动脉弓结构极其相似。但随着进一步发育,动脉弓发生了很大变化,直到右侧动脉弓完全退化,因此就仅剩下一个左侧动脉弓了。
  02后天的不对称
  后天性的不对称现象,多表现在外部,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影响了身体后天的发育。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左右手的不同。
  多数人的右手会比左手有力,且形态更为粗壮。这是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吃饭,这样的人成为“右利手”。当然,也有少数人偏爱用左手,即“左撇子”,他们则被称为“左利手”。使用频率的不同导致了两只手在发育上的区别。但就算是左右手混用的人,他的两只手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无论是手掌长度、手指粗细,还是指纹,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
双手的使用还影响着大脑的发育吗,后天性的不对称,后天性的不对称现象
  双手的使用还影响着大脑的发育情况。被称为中枢“司令部”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脑是语言脑,具有语言、逻辑、写作、计算等功能;右脑是音乐脑,具有音乐、美术、识别图像、阅读等功能。因左右手使用习惯的不同,人们也逐渐有了“右脑型”和“左脑型”之分。
  与双手类似,人们的双脚也是因使用的不同而逐渐产生了差异。人的左脚主要起支撑作用,右脚则用来做各种动作。例如在操场跑步的时候,人们多会顺着逆时针的方向运动,这正是因为逆时针跑步可以将重心更多地落在左脚上,在转弯时可以提高人的稳定性,从而不容易摔倒受伤。
不对称现象与功能无关吗,人体不对称学,边缘交叉学科
  还有的不对称现象与功能无关,仅仅只是因为发育的不同而导致的。人的头和面部的发育绝大多数都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人一只眼睛是单眼皮,而另一只眼睛是双眼皮。有的人眉毛一高一低,有的人眼睛一大一小。
  诸如此类的不对称现象促使人们专门成立了“人体不对称学”。“人体不对称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对人体形态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并试图解释其产生原理,对于开发智力、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左右脸不太一样,不要紧张,那可能就是正常的不对称现象而已。或许,你也可以像摄影师亚贝克一样,自拍一张,再将脸的两边分别进行对称操作,得到两个不完全相同的“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左半边脸更漂亮,还是右半边脸更漂亮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还可以前往中科馆二层“探索与发现”展厅通过“完美脸型”展品进行学习,真实感受一把左右脸对称的“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创作团队:中国科学技术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专家:武胜新 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1112_105925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