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与营养》

《健康与营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健康与营养》是国内第一本面向“新中间阶级”,提供全方位营养指导与健康资讯的高端时尚生活杂志。她...

文章数

善待你的免疫力

2015-07-27 16:43:37
33528
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和医疗药物的研究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出现任何不适的时候,立马打开抽屉,服下常备药。比如受凉了立刻吃感冒药,症状一旦稍重就急着上医院打针输液。这样做确实能很快缓解症状,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药吃得越来越多,进医院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我们真的有必要总是依赖药物吗?
人体有一支强大的自身保卫战队,在机体面对健康威胁的时候,以最直接的抵抗与精确的打击,保持健康状态。这支名叫“免疫系统”的潜在精锐部队,在2 000多年前的瘟疫流行中,就被发现有“自己治疗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这个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这套精密的系统通过上百位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为人体自动开启抵御侵害的战斗模式。

什么是人体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属于机体八大生理系统之一,是维持机体健康状态、防止患病的重要生理系统。它能主动识别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一切能致病的物质(病原体),并试图消灭它们。为了能做到自如应对外界与体内各种致病因素,免疫系统被设计为一个异常精准而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多个不同形态的部分:
免疫组织
你可能也想不到,人体最大的免疫组织,竟然是我们的皮肤和黏膜。
免疫器官
包括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以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等周围的淋巴组织、扁桃体),分布在身体各处。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就是俗称的白细胞,可以按照不同的作用方式分为两个大类:对所有病原体产生普遍打击作用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以及仅针对性识别某一种病原的特异性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指分子级别的免疫成分,包括由特异性免疫细胞产生的、能杀灭病原体的抗体,能促进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物质以及能促进抗体识别病原、加速免疫反应发生的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大小小的来自各方的有害物质,为了保护机体免受伤害,免疫系统需要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无休地肩负起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有害物质以及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成分的工作,帮助人体实现着三大免疫功能:
1.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比如病毒、真菌、支原体、细菌、寄生虫等。
2.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进入体内的“非己”分子,包括发生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死去的细胞等。
3. 免疫自身稳定: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细胞保持友好的态度,并不产生攻击力。并且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结盟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能够调节机体整体的激素稳定和生理平衡。
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各个免疫部分组成的人体三道免疫防线来完成的。

先天性免疫
当外来的有害物质靠近身体时,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将会将它们挡在体外。首先,它们用物理防御方式,也就是通过简单粗暴的阻挡和扫除让有害物质不得近身。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在这个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将如灰尘、花粉等异物阻挡在身体之外。此外,它们还分泌多种杀菌、抑菌的物质,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并且,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通过抑制病原体靠近机体细胞或者分泌杀菌物质来一同抵抗有害物质的伤害。大部分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在这个阶段就被打败了。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细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约3 000万个,60分钟后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仅剩3 000个左右了。这就是第一道防线的防御能力。
但是,仍然有漏网之鱼,并且人体皮肤也有受伤的时候,这就给病原体们进入身体的一个机会。不过,它们会很快遇上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等组成的天然防御工事。这道防线会识别异物,并通过直接吞噬消灭“敌人”。
第一、第二防线合起来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普遍针对所有可能致病的物质。并且,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建立的天然防线,是人与生俱来的免疫力。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每1 m3的空气就有2 500左右个病原体。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已经打倒了大部分要伤害你的“坏人”。
非特异性免疫的反应速度很快,一般从接触有害物质的0~4小时就产生了作用。一般而言,接触有害物质的96个小时之内,一、二道防线都一直紧锣密鼓地工作着。96小时后,如果有害物质仍然存在,下面的第三道防线才正式启动。

后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角是上文提及的众多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这道防线是出生后在外界刺激下才得以产生的,所以被称为“后天性免疫”。并且,这道防线的每一个战士都只针对一种敌人开火,所以又被称为“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能力,是通过细胞产生能够破坏病原体的抗体而得以实现的。由于特异性免疫要求每一个打击敌人的士兵都只能打击同一类敌人,让这支队伍看上去好像能力比较弱小,但是,为了能应对数以万计的病原体,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存在着更多数量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就是为了实现“碰到什么敌人,出什么兵”的精确打击。
特异性免疫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当接触新的病原体的时候,需要较长的时间产生免疫效果,但与此同时,聪明的特异性免疫细胞会记住敌人的模样,如果再次遇到这种病原体,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很快产生免疫反应,快速击倒敌人。
虽然大部分时间,我们很难察觉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但是,免疫战争并不总是悄悄地发生。有时候,战争会因为太过激烈出现伤口化脓、体温升高、炎症,甚至疼痛等不适。但这些其实都是免疫系统在奋勇杀敌的表现。比如,有时体温升高就是身体为了让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分子或者抗体更快到达作用对象,而加速了血液循环导致的结果。而化脓的现象,也是由于参与战斗的大量白细胞死亡而积累的结果。

吃药会伤害免疫功能?
那么,用药与免疫功能有什么关系呢?当出现上文中提到的身体状况时,很多人往往会因为觉得自己生病了,就立刻服用药物让“病”好起来。但其实,药物的主要作用有时候仅仅是缓解表面的症状。比如,部分消炎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削弱免疫细胞的反应性,降低免疫系统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才让你感觉上不那么难受。
另一方面,特异性免疫的精确免疫力是需要通过接触到病原体才能激发的。古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总是太早用药,让药物代替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就像一个军队长期没有日常练习和上战场的机会,久而久之,免疫系统里的士兵们,技艺难免生疏。
当然,这不是要求你完全放弃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紧急的情况,药物和临床治疗仍然是保护健康的首选。比如,对于由于免疫反应太过强烈而产生的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的时候,一定谨记快速寻求医生的帮助。
33529

我到底该怎么做?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流感来袭的时候,一批人迅速病倒了,但是,总有一些人,什么也不做就轻松幸免于难。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因为他们抵抗力好。没错,这就是主要原因。不能否认的是,免疫力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人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连免疫能力也是可以后天进行培养和提高的。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强大免疫力的阳关大道。
合理的膳食为免疫系统装满弹药充足的营养摄入是免疫系统维持的基本条件,就像一切战斗力量一样,免疫系统的军队也同样需要粮草先行。免疫系统的战士们需要良好的、有规律的营养摄入。长期的科学研究发现,生活在贫困地区、营养失衡的人们的感染性疾病的罹患率会更高。
蛋白质:蛋白质作为组成机体结构的重要部分,为诸多免疫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维生素:维生素在免疫反应中作用巨大。比如,维生素A通过影响T细胞、B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在感染和保持黏膜表面方面起着作用;维生素B2可提高抗击细菌感染的能力;一些研究也已表明维生素B6的缺乏会引起免疫反应的多方面减弱;研究者们还指出皮肤生成的维生素D,会对引起肺结核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显现出抗菌反应的信号。
矿物质:锌对免疫系统的细胞来说是基础性的微量元素,锌的缺乏会影响特异性免疫T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

健康生活改善免疫功能
规律作息,坚持锻炼。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因为这能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压,帮助控制体重。就像健康饮食一样,身体锻炼对全身都有好处,自然,对免疫系统也是一样。它还会对良好的循环作用有更直接的帮助,从而使得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物质可以在全身顺畅运行,发挥出更高效的作用。
定期舒缓压力。现代医学一度对情绪与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持怀疑态度,如今已对精神和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达成共识。压力,特别是慢性压力,也就是长期和频繁的压力源,比如由家庭因素、工作因素以及情感因素而引发压力,成为近年来免疫学家研究的重要环节。许多研究报告指出,压力环境会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多个方面有减弱作用。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组发现,心理压力会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影响免疫系统。
人体是一个比任何人工机器都复杂的精妙仪器,免疫系统更是绝妙的设计。与其用一些歪门邪道来治愈身体,不如善用经过几百万年自然选择而演化而来的身体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上一篇:全谷物的健康观
下一篇:自制还是购买,食品安全说了算!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