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用药》

《家庭用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3:00

以“依靠专家,面向百姓,传播医药保健科普知识”为办刊宗旨,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主...

文章数

当心肌肉也会悄悄“溜走”——《家庭用药》

2012-09-25 09:22:03

                                    当心肌肉也会悄悄“溜走”
                                   赵法伋  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和顾问

      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骼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这些代谢性骨病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骨骼肌的增龄性变化,却鲜为人知。近年研究表明,骨骼肌的增龄性改变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乃至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充分认识骨骼肌增龄性变化对预防老年性骨病以及某些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病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的骨骼肌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衰减。据报道,一般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约30%,80岁以上约丢失 50%。而肌肉减少 30% 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走路不稳、行走困难,甚至跌倒、骨折。一旦骨折长期卧床,又会加重肌肉流失、骨量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更大是在肌肉(主要是骨骼肌)流失的同时,常伴有脂肪组织的蓄积。这种既有肌肉流失,又见脂肪蓄积的表现,称之为“肌肉衰减性肥胖”。
      人过中年,常会发胖,而在日益发胖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肌肉在悄悄地丢失。这种“肌肉衰减性肥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10年韩国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患“肌肉衰减性肥胖”者,男性为35.1%,女性高达48.1%,这类人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远高于“单纯肥胖”及“单纯肌肉衰减综合征”者。所以,关注“肌肉衰减性肥胖”十分必要。
      2010年,欧洲老年医学会等根据发病原因,将“肌肉衰减综合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营养相关性三类:
      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主要指除了明显老化,没有其他任何原因。
      继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包括活动相关性和疾病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活动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长期卧床,久坐的生活方式,或零重力条件所引起。
      疾病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即合并有心、肺、肝、肾、脑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
      营养相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主要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厌食等引起。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防治,包括激素和营养补充,以及抗阻力运动三个方面。激素补充,曾有试用生长激素、睾酮、雌激素的报告,但因发生多种副作用且效果不稳定,尚无明确结论。而“抗阻力运动”和“加强营养”是防治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两项重要举措。抗阻力运动是防治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诸如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等健身器械运动等。日常爬楼梯、骑自行车也是很好的抗阻力运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倡导天天运动,建议坚持每天进行相当于6 000步的身体活动,对预防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加强营养,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蛋白质营养。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文是“Sarcopenia”,源于希腊语“Sarx”和“penia”。“Sarx”意思是肌肉,“penia”意为流失,“Sarcopenia”则意为肌肉流失。
我国文献译为“少肌症”“骨骼肌减少症”“肌力流失”“肌肉衰减症”“老年性骨骼肌衰弱”“老年性肌肉萎缩”“肌肉衰减综合征”等。
      肌肉衰减是一个既古老又陌生的医学问题。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2 000多年前就清楚地描述:人体肌肉被消耗成水,肩、颈、胸和大腿的肌肉逐渐萎缩消失,……这种疾病是致命的。
      肌肉衰减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以至于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把它当做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其各种危害的重视和研究。直到1998年美国塔夫茨(Tufts)大学Rosenberg教授首次提出“肌肉衰减症”的概念,才开始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2010年,欧洲提出了老年肌肉衰减症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专家共识。

上一篇:老年肌肉衰减症的营养治疗——《家庭用药》
下一篇:真爱在哪里——《家庭用药》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