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技潮》

《科技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4:00

《科技潮》杂志由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办,1989年创刊,是集宣传科技政策...

文章数

甚嚣尘上的“非主流”

2008-11-04 23:56:17

  上一期我们了解到,脑残体作为 “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在一些年轻人,特别是“90后”网民中得到热捧,却连同“非主流文化”一起受到了大批网民的诟病甚至激烈抵制。这个“非主流”不完全等同于我们对“主流”与“非主流”的传统界定。它原本的含义被一种年轻人中追逐的小众文化所取代,在这里被借用成为专用名称了。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带来的漫画风格的人物气质形象,到了中国后变异成了一部分低龄青年(13~20岁)的精神寄托。一批批新生代网友开始将“非主流文化”改变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并自创了各种中国化的非主流方式。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低龄化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将其文化内容当作非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反非”的人认为,该群体的所谓文化其实只是希望自己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反应。他们只模仿到皮毛更无创造可言。而且一致的穿衣风格、化浓妆、拍照摆雷同的姿势、PS修改照片等行为都是一种趋向大众化的行为。他们使用的脑残体是这一特殊群体中间的一种流行元素与代表,只是用来区隔自己与前辈们的行为,但内心的驱动力其实与过来人多少有些一致。而所有这些行为体现出的恰恰是缺乏创意、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的本质。对于喜欢“非主流”并模仿它的那些年轻人来说,不应该用颓废、变态的生活方式演绎“非主流”潮流,不要以为“吮吸自己血液、颓废混日子、逃学打架、混乱性爱……”就是“非主流”的风格。

  “非主流”们的自我定义:

  非主流不是属于大众的时尚。非主流不是属于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文化:穿着、佩戴、吃喝、室内的摆放等等,这就是非主流。非主流不是个性,不是气质,而是另类,更是为了吸引别人而特意去做的“假”动作。

  这样的自我定义似乎让人更难以理解当前流行的“非主流文化”是怎么回事,有好事网友作了如下总结:

  导火线:网友讽刺“非主流”

  网友“蠢爸爸”制作了一段长达16分钟的反非主流视频,在某视频网站播出。该视频中穿插了正儿八经的访谈、“专家”说法,以恶搞的形式对非主流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解说,最后以一段原创RAP结束,极尽反讽和批判,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起哄:“90后”无能力……

  随后出现另一段名为《80后小资MM笑谈“你全家都是非主流”》的视频,视频中一位没有露脸,全身只裹着一条白浴巾的自称“80后”的“姐姐”用自己的经历教育了一番“90后”的非主流:“你们连影响社会的能力都没有,凭什么说自己是非主流?”

  反击:“80后”是嫉妒者

  一个名为《非主流新社会精英反击“80后”裹布女》的视频,对“80后”裹布女的批判表示了反击,自称“90 后”的女生kululu说:“非主流踩你们尾巴啦?说白了,每个时代总有这么一些人,一边偷偷嫉妒加羡慕下一代的优越生活,一边唯恐天下不乱……”

  巷战:互骂“脑残”

  此后,在各大视频网站和论坛上硝烟四起,争论再次升级。这一次“交战”,波及面极广,轻易引发了两代年轻人的相互诋毁和无休止的争论。有人松了口气:“‘70后’终于解放了,现在轮到‘80后’和‘90后’打了。”更有人挖掘到kululu其实是1987年出生,甚至她就读的学校和家庭情况均被曝光。直逼得这个小姑娘再次发视频声明道歉,表示之前的视频只是出于贪玩。对“非主流”的批判之声已经上升到了“80后”和“90后”的争论,上升到了双方关于人生态度、理想和追求的辩论,诸如哪一代人没品位,哪一代人更荒唐。

  相对独立的“非主流”图像

  通常“非主流”图片的色彩平衡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编排的,常常使用调暗画面的光源、LOMO效果、正片负冲、黑白效果、5像素模糊、柔光、溶图、笔刷、错落不一字体各异的文字以及特殊角度等等来制造画面效果,力求使图片从构图到色彩再到排版都带有某种心情和状态。在图片主题上也力求独特,比如摆POSE时会装出可爱或者颓废的表情,选取角度时也常常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镜头。摩天轮、电线杆、气球、铺满落叶的地面、有大片云朵的天空、血迹、公园的长椅、可爱的小物件、用各种手法制造出来的心型以及大眼浓妆鼓腮少女是其常见的主题。

  尽管当今“非主流”风潮因为传播者的素质与其圈子内整体颓废低俗的气氛而受到大众的质疑和指责,“非主流”图片也因此遭到一些人的抵制。但仍有许多人不认同非主流青少年,却迷恋着“非主流”系的图片。若从本身的艺术性来看,“非主流”图片所流行的一些处理风格确实有其独特的美感。它们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执著,客观上为我们制造了很多散发着窒息的美感的图像,也使这些本来平凡的意象拥有了新的意义。在镜头选取、处理、排版上的创新以及力求使创作者心境融入图像,使图像氛围从客观反映变为主观讲述的理念,也因此使“非主流”风格的图片脱离出“非主流”系统之外,独立成为一种图像处理与设计的风格。许多“非主流”系图片作者本身并不是“非主流”人士,他们的创作借鉴于“非主流”图像的风格,再将之发展、改良,摒弃了一些消极的因素,如很多“非主流”女孩拍照瞪大眼、鼓腮扮可爱的呆板模式化,以及一些色情暴力元素;保留一些积极元素,如图像色调的策划与布局使之能够更主观地体现一种心情和氛围;形式上也不断追求打破“非主流:圈内已经固定化的模式,力求与其他风格融合。这些都使得高水平的”非主流“系图片也能跻身专业平面设计领域。

上一篇:夏季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下一篇:国外农村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