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鹅的故事
2009-12-19 16:10:17
“小小船,白布蓬,头也红来桨也红。”
这则谜底为鹅的谜语,听起来还真有诗意。对于鹅的可爱形象,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也曾写过赞美之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其祖先是雁,被人类训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之前。
王羲之书换白鹅
数千年以来,鹅之所以一直受到人类喜爱,除了它是优良的家禽,还在于它的形象和姿态优雅。
鹅走起路来不急不徐,稳重大方;游起泳来不慌不忙,悠闲自在。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观察鹅的体态姿势中、从观察鹅的走路游泳中,领悟出自然就是美的道理,并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羲之将领悟到的这些道理,灵活运用于书法创作之中,获得了极佳效果。
王羲之不仅喜欢观鹅,而且也特别喜欢养鹅。一天清早,王羲之同他的一个儿子乘一叶扁舟,荡漾在绍兴的一条河上,兴致勃勃地观赏水上风光、岸上景色,当船来到一个村庄附近,岸边的一群白鹅一下子跃入他的眼帘,并完全占领了他的视线,他目不转睛地看得出神,而且越看越喜爱,不觉脑子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把鹅买下来,带回家饲养观赏。
王羲之找到了鹅的主人,恳切地说出了他要买下这群白鹅的愿望。
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对于大书法家王羲之仰慕已久,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他的墨宝,于是,试探着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
“是也,是也。”王羲之求鹅心切,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了。这就是久久流传的《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大白鹅勇斗小偷
如前故事主要体现了鹅的优雅一面,下面的故事却反映了鹅的威猛一面,将这两面统一起来,才是鹅的完整形象,也才知道鹅原来还是看家护院的卫士。
在许多年以前,有农户养了一条狗来看家,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翻墙跳进院子来偷东西,那狗刚叫了一声,小偷急忙扔给它一根早已准备好的肉骨头。那狗只顾着去吃骨头,却不管小偷了。
然而,关在栅栏里的鹅,却冲着小偷“嘎嘎”地叫个不停。
鹅的大声鸣叫,唤醒了正在睡觉的主人。主人听出鹅的叫声异样,就赶快跑出屋来。
小偷一见有人来,便慌忙逃走。
鹅仍然冲着逃走的黑影子直叫,主人明白了,但追赶小偷已经来不急了。
主人为了考验鹅的看家本领,从这天开始把鹅放出了栅栏。说来也巧,过了一段时间后的一天夜里,小偷又翻进了院子,这回他除了给狗带来肉骨头,还给鹅带来了一些好吃的。可小偷万万没有想到,鹅可不谗嘴,对他扔过来的东西看都不看一眼,它们像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一般,高声呼喊着,争先恐后地扑向小偷。这个拧小偷的手,那个啄小偷的腿,还有的飞起来踢小偷的脸……群鹅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想突围,找不到突破口,想逃走又没有脱身之计,不大一会儿,小偷的脸上、手上、腿上,变成了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有不少流血的地方……
主人听到动静,急忙跑出来,把小偷逮住了。
阿根廷人养鹅看家
最近以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50公里的拉普拉塔市的庄园主们,正演绎着养鹅看家的有趣故事。
近年来,阿根廷社会治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拉普拉塔市的情况尤为严重。
如何对付盗贼呢?当地庄园主们都在为此动脑筋,想办法。其中有几个庄园主不知从哪儿得到灵感想出了养鹅看家的主意。
他们在庄园里养起了鹅,果然达到了预想的目的。鹅之所以能担当起看家护院的任务,是因为它们有着适合此项任务的特性:它们听到细小声音就会一起高声鸣叫,且叫声震耳欲聋,能够提醒主人请走不受欢迎的访客。
获得成功的庄园主们,高兴地将鹅称为对付非法入侵者的“活体报警器”,认为其作用远远胜于过去豢养的狗。
这个聪明办法的有效性得到实践的证实之后,风一般地传播开来,这里的庄园主们几乎都养起了鹅,他们认为这等于安装了应对盗窃犯的报警系统。
在这里,养鹅看家好像尚属一件新鲜事,其实这种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据历史学家称,早在数千年之前,古罗马人就懂得养鹅看家护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