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旨在向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繁荣科普创作,启迪思想,...

文章数

“杀人机器人”:当代潘多拉魔盒

2013-10-13 14:45:21

在阿富汗战争中,有超过31000 名平民死于非命,其中绝大多数葬身于本文的主角——

“杀人机器人”:当代潘多拉魔盒

王瑞良

 

2001 年,美国为了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的支援,组织发动了阿富汗战争。这场名为反恐的战争,一定程度上却成了美军检测新型武器的试验田。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在各类作战行动中频频使用具备远程遥控、自动攻击功能的无人机,并引发了多起殃及无辜的惨剧。在击毙塔利班2 号人物瓦利·拉赫曼时,就有7名无辜平民不幸身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调查员克里斯托夫·海因斯曾提交过一份报告,建议联合国呼吁各国冻结“致命性自动机器人”(英文缩写LAR,俗称“杀人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包括之前提到的那种无人机。

海因斯说:“‘杀人机器人’的使用可能会让战争变得更加容易,甚至可能杀死那些已经因伤无力作战或准备投降的敌人。但这样的行为违反了人权和人道主义法律,意味着人类道义责任的缺失。这是一个值得全世界、全人类停下来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然而也有支持者认为,“杀人机器人”能更大程度减少战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精确地针对目标,使用这种新技术可以减少伤亡、挽救生命。

24171

从科幻迈向现实

所谓“杀人机器人”,是指在激活后无需人类干预即可自动选择攻击目标并采取行动的一种武器系统,包括无人驾驶的飞机、舰艇、战车和巡航导弹等,当然也包括人形超级智能机器人。它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机器人”,但已具备雏形。

这些机器人曾经在科幻作品中见到过。在以《终结者》为代表的美国好莱坞大片中,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代替人类统治世界。影片中曾不止一次地展示它们相互厮杀甚至残杀人类的场面。在《变形金刚》中,擎天柱和威震天率领的汽车人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曾于1944年提出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其中第一条就规定:“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定律不仅从未实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被不断践踏。正如海恩斯的报告所称:“美国在没有对相关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听证的情况下,已经开始研发具有不同程度自主权的杀人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将从由人远程遥控,发展到由计算机软件和传感器控制,进而能全自动执行识别敌人、判断敌情和杀死对手等任务。”

这是极其可怕的。如果将这些机器人补充到武器库,就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必将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改变未来战争形态

美国是最早开始研发“杀人机器人”的国家,英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和以色列等国紧随其后,也相继研发了各自的作战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些作战系统都已初具规模。

美国的智能机器人兵种和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前者能代替美国大兵进行大规模的地面突袭,提高杀伤效率,后者能实现对目标的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密集阵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全部作战功能均由计算机自主设计完成。该系统主要装备于大型战斗舰艇,是美国海军的“最后屏障”。

24172

美国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英国的“雷神”隐形无人机系列  它采用的隐身技术可与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媲美,地面雷达几乎无法跟踪。机内配置两个炸弹舱,能对多个目标自动投放炸弹,具有远程攻击能力。

24173

英国的“雷神”隐形无人机系列

以色列的“哈比”反雷达系统  这种无人机具有三角形机翼,采用活塞推动,火箭加力,配有红外自导弹头。整个系统由哈比无人机和用于控制、运输的地面发射平台组成。一个基本火力单元由54架无人机、1辆地面控制车、3辆发射车和其他各类辅助设备构成,其特点是机动灵活、续航时间长、航程远、反雷达频谱宽、智能程度高、生存能力强、可全天候使用。无人机能从卡车上发射,沿设计好的轨道飞向目标地区上空,自主发起攻击后返回基地。如果探测到陌生雷达信号,它将会载着32千克高爆炸药撞向目标,与其同归于尽。

24174

以色列的“哈比”反雷达系统

韩国的“机器人哨兵”   它的个头与3 岁孩子相当,体重只有17 千克,却能全天候不知疲倦地坚守岗位。该系统部署在三八线附近,配有多种探测装备,能发现几千米外的隐蔽威胁。一旦发现闯入者,它就会自动报警、盘问,并决定是否开枪射击。据说它可以使韩军的战斗力增强23倍。

24175

韩国的“机器人哨兵”

随着这些智能或半智能“杀人机器人”的陆续问世,人们普遍担心的“机器人大战”的时代也许会提前到来。国际机器人武装控制委员会主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教授诺尔·夏基指出,大量无人机参战意味着人类迈出了颠覆现代战争的最后一步,将极大地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他警告说,“机器人大战”将要带给人们的不会是科技进步的喜悦,而是无穷无尽的忧虑。机器人很难保证不滥杀无辜,它们根本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无需负责。如果恐怖分子利用“杀人机器人”取代自杀式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应用难度很大,前景难料

早在2005 年,人们就已经对“杀人机器人”展开了讨论。有些专家认为,目前提出冻结研发“杀人机器人”,只能是伦理层面的考虑,现实技术尚存在着许多难以突破的问题,至少在20年内,人类不太可能将这种自主武器系统大规模地投入战场。

他们举例说,利用履带上楼的机器人,在实验室中可以安然无恙,稳步前行,可一旦到了实际战场,它们需要面对的是无尽的爆炸和巨大的声响,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机器人的自主判断和操作。美国曾在阿富汗战争中试验过一种无人战车,主要测试的是其识别号牌、遇见红绿灯自动停车和再启动等功能。结果,这种无人战车只能根据设定好的路线完成点对点的常规运输,根本无法准确地识别红绿灯。究其原因,是无人战车神经网络的自学周期相当漫长。既然连基本的红绿灯都难以识别,在战场上就会更难判断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更遑论对目标发起攻击了。

目前,自动半自动技术发展很快,这些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无人机的研发之中。美国现有各类无人机约7000架,其中大部分已参与实战。但它们并不是完全无人操纵的机器,这些无人机的行动基本上还是有人控制的。目前,一架无人机飞行24小时,需要数以百计的地面保障人员予以指挥和控制。研发一种无需人工操控,能根据战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自主作出是否开火、如何避免误炸等决定的自动战机是五角大楼一直追求的目标,但目前的进度尚不清楚。

据军事专家分析,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个机器人可以准确判断对方是人还是机器,但是要识别对方是士兵还是平民,几乎不可能。人类士兵可以用常识判断一名女子究竟是身藏炸弹,还是身怀六甲,机器人则根本做不到。而要让机器人具有人类的某些情感(如复仇、惊慌、愤怒、困惑或恐惧),更是难上加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20年以上的研发时间恐怕根本不行。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希望从现在起就能对“杀人机器人”的研发、使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同时也需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关链接]

机器人三大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上一篇:神秘的海洋生命体
下一篇:点燃“原子核”之火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