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旨在向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繁荣科普创作,启迪思想,...

文章数

熟视无睹的拖延症

2015-10-27 08:14:13

说到拖延,大家会想到许多场景: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不急着交就先放一下再说;临近考试才发现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准备;假期和周末总是把作业压到最后才完成……而这些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我们在最后期限之前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煎熬,很多时候甚至不得不降低对结果的期待。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拖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它。

 

35574

 

心理学家为拖延做了这样的定义:推迟自己应当去做的事情,并且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不良情绪或者影响了任务的完成和质量。基于这样的定义,我们再来回顾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究竟有没有拖延的问题呢?如果有,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35580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场景性拖延的行为,而每个人拖延的场景和任务则各不相同,也各有各的“理由”。想象一下,当整个班级被布置了相同的作业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来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人会从简单的任务开始,而困难的则迟迟无法下手;有人会先着手去做困难的任务,而把自以为“随时随地都可以解决的”拖到最后。

我们也可以反思下自己:我一般会在哪些事情上拖延呢?是自己更擅长的任务还是不喜欢做的事情?是需要大量准备的困难任务,还是只要开始就能很容易完成的任务?

 

拖延的成因

如果问你为什么会拖延,你可能会给出许多理由,包括:好不容易到了假期,想要先放松一下心情;除了做作业、复习功课之外,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我不擅长这些任务,每次试图开始都觉得焦虑,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延后;我需要更多的计划和准备,以便做得更“完美”……

心理学家们尝试从各种角度来将拖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

LauraJ.SolomonEstherD.Rothblum将拖延的原因概括为两类:一类是面对困难的任务时感受到了压力,为了驱散这样的压力而将任务押后或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放松一下”;另一类则是为了优先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包括享受生活。

皮尔斯斯蒂尔教授(PiersSteel)则认为: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这四个因素是引起拖延最重要的因素。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下自己拖延的经历:我们拿到了任务却决定放下的时候,在想什么?放下了应该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在做些什么?到了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任务却发现时间紧迫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而面对拖延的结果时,我们又有怎样的反思?基于这样的过程,我们把拖延的原因整理成了三类:动机不足、面对失败的自我保护以及过去的“成功”体验。

动机不足

动机不足大概是最好理解的原因。我们拿起了数学作业,然而并不是很有兴趣,反正明天也不用交,不如先放一下好了。

所谓的动机,就是一个让我们行动的理由。动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内在的和外在的。内在动机源自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兴趣:老师规定的课外阅读我总是不乐意翻,但是推理小说一天就能看完一本,因为这是我的兴趣。而外在动机则是源于外在的要求: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所以我必须完成;抑或,因为要面对考试,所以我必须学习。

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影响更大。

 

35575

 

面对失败的自我保护

我们选择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面对失败的自我保护,这其实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你可能会否认,但是回想一下,当我们因为准备不充足而没有得到满意的成绩时,是否会说:“这次是自己不够努力,下次好好努力就行了。”——这就是自我保护。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动机。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当成绩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更愿意去寻找一些外在或者可变的因素来解释这个结果,比如:这次是身体不好,是我根本就没用心。意思是说:我要是身体没有问题,如果用心复习了,一定不会比你们差!而拖延就为我们预备了一个方便可用的借口:如果做得不够好,就是因为时间不充分。相反,如果做得还不错,那就可以夸口完全是自己的能力了。

 

35576

 

过去的“成功体验”

所谓成功体验,是说以前我们拖延了,但似乎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虽然作业拖到了最后,但也交出去了;虽然面临考试临时抱佛脚,但成绩似乎也不太坏。这些“成功体验”对我们的拖延行为来说更像是一种“奖励”,甚至让我们沾沾自喜地认为:时间节点前的紧迫感,会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当采取一种行动而受到奖励,我们可能更多地去重复这种行为;如若受到了惩罚,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减少类似的行动。

更有意思的是,奖励是可以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但惩罚则需要“一次性高强度”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也就是说,但凡我们的拖延行为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就不太容易记住我们经历了多大的压力,也不太容易想起当时的结果其实和最初的预期是有差距的。

 

35577

 

克服拖延有对策

我们一起反思了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发现自己在一些事情上有拖延的行为,也对于自己为什么拖延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不拖延呢?

许多关于拖延症的研究和理论给了我们克服拖延的各种参考方法,可是哪一种才是对我们最有效的呢?对此,判断的唯一依据就是:我到底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拖延?而了解自己的最佳途径则是与自己比较。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拖延了,但是在另一些事情上却没有,这说明我们是有抵抗拖延的能力的。同时也说明,我们是对不同的事情做了不同的判断,进而决定要不要拖延。

拿自己拖延了的事情和没有拖延的事情相比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拖延的原因。比如,我愿意看小说,却不愿意阅读老师规定的课外读物,因为我对小说更有兴趣;我愿意在假期开始完成其他作业,却经常把作文拖到最后,因为相比其他科目,我总是写不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作文……

当我们找到了拖延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变得更容易了。针对之前所提到的拖延原因,我们将对策也整理成三类:努力创造动机、加强自我认同和重新定义“成功”。

 

35578

 

努力创造动机

我们之前提到,内在动机总是比外在动机影响力更大。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任务,特别是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依赖外在动机的推动。于是,当外来的要求不够强或不够迫切的时候,就不容易驱动我们的行为。

如果作业要两个月后才交,我何必现在开始做呢?即使我知道提前做或是细水长流地做对我更有好处。这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些“压力”:我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些内容,之后就可以和小伙伴们愉快地玩耍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计划”或是“时间管理”。为了让自己制定的计划更有效地执行,我们还可以将计划在朋友、同学之间公开,让大家一起来监督自己。


35579

 

加强自我认同

拖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失败的自我保护,其结果是,我们经常重复“因为没有充分准备,所以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果”。长此以往,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如果准备充分了,究竟可以做得多好。

为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需要认同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其中,有两种情况是可以自我肯定的:第一种是,如果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即使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果,也至少会比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好;第二种是,当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却没得到理想的结果,我们一定可以找到能力以外的原因。

重新定义“成功”

因为“成功”体验的强化而养成的拖延行为,大概是最难改变的。因为我们可能都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所谓的“成功”,也就是“目标”。

如果比较一下拖延之后得到的所谓成功和我们最初的目标,会发现它们可能是不同的:开学时我希望所有的科目都能拿到90分,而期末考试之后我很高兴地发现,所有的科目都及格了。这真是个好消息,拖延了也没有失败。但是相对于最初的目标来说,显然是降了几个档次。

因此需要我们反思一下,一直以来我们的“成功”到底是参考什么标准得到的?

了解了那么多关于“拖延”的知识,在新学期伊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做好适合自己的计划。我想,你一定也想知道“不拖延的自己”究竟可以做得多好吧?

 

心理学大佬

LauraJ.SolomonEstherD.Rothblum美国心理学家,早期从事拖延症相关研究。1984年,两人(当时所属佛蒙特大学)在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咨询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拖延:频率及其认知、行为相关因素》的文章,这是学习拖延这一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皮尔斯·斯蒂尔(PiersSteel全球动机与拖延领域顶尖学者及传播者之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动力学知名教授,《拖延心理学2》作者。








上一篇: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米格鹰”
下一篇:奇妙的性别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