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1215_32197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退税也要讲道理 德国货的价格秘密

2015-12-15 14:48:42

德国是欧洲商品价格的洼地,连精明的瑞士人也开车到德国加油购物

 

德国是欧洲商品价格的洼地,需要什么东西,尽可能到德国购买。那么,德国商品和中国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汽车比中国便宜

对中国人而言,德国最知名的产品莫过于汽车了,不仅质量、性能好,而且安全可靠,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汽车售价比中国至少便宜两倍,有些还能到三倍以上。十几年前,笔者带队到欧洲考察,一位旅居德国的中国导游闲暇时向团员们展示他新买的豪华宝马跑车,红色,顶篷能升能降。据行家介绍,这款车在国内至少卖150万元人民币,但导游告诉我们,他只花了4.8万欧元。

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工资虽然高,但并不存钱,所以能买个5万欧元以上的汽车就是富人了。德国人也和中国人相同,都羡慕有钱人。我一个好朋友是企业培训师,他两个学生分别买了保时捷和法拉利跑车,我几次去德国他都叫上这两个学生过来,开车带我去兜风。虽然对汽车价格有些好奇,但我对汽车没有研究,所以也没有准确记住车价,但可以肯定的是并没有超过10万欧元。

高档跑车比中国便宜,中高档的宝马、奔驰、奥迪轿车也不过几万欧元而已。一般的大众汽车、法国雪铁龙、日式低档车也不过几千欧元,高档点的也就上万欧元。到了二手车市场,价格之低更令人吐血,几千欧元的汽车比比皆是,而且还都是好车。中国人开个奔驰就不知道姓什么了,但奔驰在德国普通人就能买得起,甚至连出租车都是奔驰。在德国上学期间,广告栏上居然有同学打出这样的广告:“二手车转让,五成新,100欧元。”刚开始以为他少写了一个零,后来才发现,一两百欧元转让的旧车多的是。

 

房价比中国便宜。

准确地说,德国房价比中国三线城市贵,比二线城市便宜。如果和中国的北上广相比,德国人的房价就成乡巴佬的房子了。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一套位于市中心区域的两居室(50平米)的楼房报价7.3万欧元,一栋建筑面积120平米、土地面积403平米、拥有5个房间的别墅报价22.99万欧元。我曾在柏林的夏洛特宫附近看了一栋商用楼,一万平米的简装修大楼,居然只要350万欧元。而我在杜塞尔多夫的朋友推荐了一座庄园,13万平米的面积,其中建筑面积1.3万平米,售价也才500万欧。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太空旷了,晚上会害怕。我们几个人过去看房子,晚上出来没有路灯,道路两旁是一排排几个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吓得连汗毛都立了起来。

而租房价格就不等了,一套两居室、70平米的住房大约在350-600欧元之间,和北京一样,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德国人大都愿意租房,原因很简单,德国房价连年不涨,把钱压在房子上面不合算,也就是说没有投资价值,所以还不如租房。而租房很规范,房东不会随便涨价,更不会随意撕毁合同。只要租房者愿意,可以商谈租赁期限,十年二十年都不是问题。当年我在莱比锡租的房子是60平方米,价格是150欧元,当然这栋房子专门租给学生的,对学生有优惠。后来作为访问学者到了弗莱堡,租住的公寓也是60平方米,一室一厅带厨房,也才230欧元。需要说明的是,弗莱堡是德国房租最贵的地区之一。

 

名表比中国便宜。

我每年都会带老板和官员去欧洲考察,最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每个人见到高档表都两眼发光。也许是导游会忽悠的缘故,团员们见到百达翡丽直接就抢购,把店里的这款手表全都买光。导游说:你们真的很幸运,竟然碰到了百达翡丽,说明你们是有福之人。我心里暗笑,这个导游比赵本山都厉害,同时也纳闷,跟我来的都是些精明商人,怎么会上导游的当呢?价值几十万、少则十几万元的百达翡丽,竟然眼睛不眨一下就买好几块?

印象也很深的一次是带一个企业代表团去德国学习,其中一个浙江老板共买了8块手表,包括价值8万欧元的卡地亚镶钻手表以及江诗丹顿、格拉苏蒂、劳力士等。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她:“你买这么多,不知道导游吃回扣吗?”她反问:“回扣能吃多少?如果我在国内买,价格要比这里贵两三倍!”从此之后我不再纠结于导游吃回扣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购买。

在欧洲购买高档手表,除了价格低廉之外,还可以在出境时退税。欧盟规定,短期来访者购买的商品均可退税,税率为10%-15%之间,至于退多少,要看商品种类,越高档的东西退税越高。为什么呢?因为欧盟比较讲理,他们认为,你不在他那里消费,所以要退回消费税。

 

咖啡比中国便宜

德国高档餐馆的咖啡价格如下:普通咖啡1.7欧元、卡布基诺2.5欧元、纯奶咖啡2.8欧元、拿铁咖啡2.8欧元、浓缩咖啡1.8欧元。而普通咖啡馆,价格基本上在1-2欧元之间,如果按照人民币与欧元纸头18的汇率来计算,大概合8-16元人民币。由此看来,德国咖啡价格是要比中国低一些。要知道的是,德国普通人的平均月工资大约为三千欧元,相当于2.4万元人民币,德国人收入比中国人高十倍。这样比的话,内心就不平衡了,哪还有心思喝咖啡?

德国咖啡这个价格几乎没有大的变动,现在如此,前十年也是这样。当年在德国喝咖啡,多少觉得有点贵,但现在的心情却有些不同:每次喝咖啡就想,与国内相比,相当于德国人给打了5折。不是吗?中国咖啡馆里的咖啡30-50元一杯是不是很正常?

回过头来看,星巴克咖啡在中国为何卖得比其本土贵?这个问题应该去请教中国的税务局和海关了,此外还有工商、城管、消防、卫生检疫、建设等部门,它们的回复最为权威。其中建设部门最关键,它们非常清楚中国的房租比国外贵多少,毕竟他们也是经常出国考察,见过世面的人。

 

36790

 

面包等食品比中国便宜

德国除了咖啡价格比中国便宜,另外一个更便宜的恐怕就是生活必需的食品了。一个内含十片的普通大面包0.35欧元,好一点的也就大概一两欧元。超市里的食品大都以欧分计算,只有肉类才以欧元为单位。通常10-20欧元就可以买到一大筐的食品,足够一星期食用。如果节省点,每月拿100欧来购买食品应该绰绰有余。

一袋足够吃一天的面包才卖几毛钱,显然连成本都不够,为何在超市卖得如此便宜?答案是,德国政府给了补贴。政府认为,税收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所以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农业补贴。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反映的就是这一思想,农民种地的时候就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帮助。尤其是在必需的生活食品上,德国政府的补贴力度更大,因为政府要让生活必需品低廉到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不让一个人有饿饭的危险。所以,即使乞丐也不会有生存的压力。乞丐之所以去要饭,只不过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饮料比中国便宜。

不带气的矿泉水一般是0.5欧元左右一瓶,和中国相比差不多。而带气的就很便宜了,大约0.15-0.3元之间。不带气的依云矿泉水在欧洲是平民价格,1000毫升一瓶(大瓶)的依云,价格才0.58欧元,不到5元人民币。据说国内售价20多元人民币,这个价格真不知道是如何定出来的,如此高的价格真敢想。如果不是商家的暴利思维在作怪,那就只能去问问税务和海关部门了。

果汁、可乐等也很便宜,大都在0.5欧元左右。牛奶也如此。一升牛奶最便宜的就0.18欧元,常见的也仅仅0.35-0.5欧元之间。当年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渴了就喝牛奶,因为牛奶比矿泉水便宜。啤酒和葡萄酒的价格就更低廉了,在普通超市里,啤酒就几毛钱一瓶,葡萄酒则价格不等。便宜的0.99欧元,一般的在1-5欧元之间,好的也就10欧元左右。到了专卖店才会看到10-30欧元的葡萄酒。我多次在德国和法国葡萄酒专卖店询问,是否有拉菲葡萄酒,竟然没有人听说过。我又问:你们这里有100-1000欧元左右的葡萄酒吗?他们很迷茫地看着我说:你想让我们除了葡萄酒之外还加送小姐吗?

德国饮料不贵,这和德国税收不高有关。也许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德国税收不高吗?表面上看很高,但实际上并不高,因为德国对于消费品只在销售环节收税,即征收7%-19%不等的增值税,而不像某些国家在生产环节收一次税、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再次分别收税,造成多重收税的局面。

  

德国铁路有点贵。

德国比中国便宜的东西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交通问题比较复杂。德国人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开车。虽然汽车便宜,但油价略贵,价格在1.2-1.5欧元之间浮动,这是德国人对石油课以重税的结果。但他们的公路没有收费站,不需要交任何过路费,这样也能节约不少银子。

最贵的是火车,因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不收费,所以乘坐区间火车的人并不多,往往一节车厢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显而易见,德国火车是亏本的,但火车必须运营,怎么办?唯一办法是提高价格。因此,德国火车票价比中国大概贵一倍以上。当年我在德国生活,感到最大的生活压力是交通,每周前往其他城市游玩,花费不菲。即使购买周末票,也需要29欧元。虽然周末票可以5个人享用,但你哪能随时就找到其他4个人呢?相对而言飞机价格就比较公道,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票价大约在50欧元左右。如果能提前预定,往往会得到更为便宜的折扣,有时还能发现29欧元的优惠票价。

如此对德国物价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但凡是能机器大规模生产的商品,便宜;政府提供补贴的生活必需品,便宜;未经过中国海关的奢侈品,便宜;出口到德国的中国货,便宜。相反,德国只要无法机器生产,花费大量人工的,例如理发、按摩,很贵;为了支撑某个产业发展,即使亏损也必须经营的,例如火车,也很贵。


上一篇:纽博格林:敢不敢去北环飙一圈?
下一篇:退税也要讲道理 德国货的价格秘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