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0722_55546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机器人工厂或将导致百万工人失业

2016-07-22 20:29:36

也许我们可以将自动化和机械化且看作一件好事,机械化将会使工作更轻松,同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收入。

 

 

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有5.91亿人口,其中9百万左右的民众从事服装业与鞋业,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最新的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称,在柬埔寨和缅甸,90%的工人都在这些企业的的流水线上工作,而这些工作极容易面临自动化带来的失业风险。

 

工人面对自动化冲击

报告指出,随着厂商更多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的流水线,缝纫机等比较低级的制造设备很有可能将不再出现在亚洲的工厂里。这对东盟的劳动力是个巨大威胁,所以国际劳工组织迫切希望这些国家能够培训工人学会使用数字化器械来提高劳动效率,并且将本国的产业链多样化,以对抗自动化带来的大规模下岗危机。

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东南亚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但繁荣的制造业后面却也隐藏不住工人不容乐观的现状:低薪、加班很普遍,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有时还需要面对疾病、工伤、火灾等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现在还需要面对自动化带来的冲击。

常熙洁是这份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的合著者,她认为,“在自动化技术下,企业在产品价格、质量,以及公司形象等方面更有竞争力。如果亚洲厂商改变现在出口为主的经营模式,并且尝试着为亚洲如今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生产产品,也许可以避免大规模失业。”

她还认为,“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服装制造业来说,这是亚洲市场的一次机遇,因为亚洲民众在消费时更喜欢购买本国的品牌。这也意味着,亚洲服装业厂商可以生产一些高质量,并且自动化难以取代手工劳动力的服饰,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

 

5个小时的个性化订制

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已经开始使用全自动化去生产产品了,它宣布2017年在德国南部安斯巴赫的工厂将使用全自动化的机械流水生产鞋子。201510月,阿迪达斯与德国高科技设备制造商Manz签约,共同开发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线。此外,阿迪达斯还与包括江森自控、机器组装巨头KSL Keilmann、慕尼黑科技大学及亚琛大学等就自动化相关项目开展了合作。

据报道,这家“快速工厂”仅保留 160 个技术岗位,他们的作用是来协助机器生产,并进行严格的把关,而机器缝制全部的鞋面和制造带有弹力的鞋底。德国的“快速工厂”运营之后,阿迪达斯还将于 2017 年在美国开设第二家“快速工厂”,接着是西欧地区。据悉,德国和美国的工厂有能力每年生产 100 万双鞋。

目前,一双阿迪达斯鞋子从设计到上架出售需要用18个月的周期,而现在,阿迪达斯准备建立个性化鞋店,目标是将一双鞋子的上架周期缩短至5个小时,这样所有客户可以在离家最近的鞋店定制自己的鞋子了。德国这家工厂会在2016年生产500双试验鞋,大规模的生产将会在2017年实施。新闻发言人卡佳·施瑞伯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将生产工厂分散至全球各地,为我们的用户建立全球网络化的‘快速工厂’。”

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赫伯特·海纳指出,亚洲地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增产能是来自机器人工厂。他说,全自动化工厂将对运动用品产业制造流程带来革命性冲击。

面对亚洲鞋业市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失业现象,阿迪达斯宣称在 “快速工厂”上线之后,每年鞋子的生产数量将至少达到50万双,这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卡佳·施瑞伯说道,“2015年阿迪达斯在全球生产了30万双鞋,按照计划发展下去能够在2020年达到3000万双的年产量。”可见鞋业还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赫伯特·海纳同样强调,“‘快速工厂’并不能立刻取代亚洲现有的工厂和分销商,同时我们的目标也并非工厂全自动化。”他认为,智能机器人只是现有生产方式的补充,而非取代工人。

 

是冲击,也是契机

即使目前全自动化的机械流水线还没有在服装业和鞋业全面展开,但是人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那么服装业和鞋业又将如何面对这种变化?《创造未来:资本主义和一个没有工作的世界》的合著者尼克·斯尔尼塞克认为,“也许我们可以将自动化和机械化且看作一件好事,机械化将会使工作更轻松,同时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收入。机械化的生产将会使每周的工作时间从40个小时减少到32小时,让每周能够有3天的休息。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自动化能让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但对于百万靠服装业和鞋业养家糊口的民众来说,自动化能否给他们带来平等就业的几乎?这很难说。

如果我们希望能将自动化带来的冲击变成一次机会,或许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眼界放开。“工人与机器人的分工会更加清晰,机器人将更多承担危险的,或是肮脏的工作,而人类的工作将会是制造与指挥这些机器人,以达到更好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常熙洁说。

上一篇:“网红医生”都在做什么
下一篇:法国的两张面孔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