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0902_55566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中日韩文化影响下的印尼

2016-09-02 14:20:30

      印尼的民族特性是原因之一,印尼当地人生活节奏慢,民族特性较为温和,对于经济援助和文化输出的民族主义思想较弱。

 

 

今年8月,我与其他七位同济大学同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印尼大学暑期班。从815日到28日,我们与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千叶大学等学校的学子们一同开启了一场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文化之旅。

在印尼期间,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文化与自然风光以及热情友好的当地人都留下了足够印象深刻的记忆。但从国际政治的专业视角,却会发现很多更加有趣的现象。

 

日本对印尼全方位的援助

初到印尼,尤其是雅加达,不难注意到日本元素在官方和民间的重要地位。例如,日常乘坐的市区火车是日本地铁退伍后重新改造再以低价售给印尼的,其中是日本在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带有一定援助性质的东南亚外交政策;在路上能随处可见日本援助的重工业产品,并且会有明显的日本印记(有些直接标记JAPAN字样);从生活角度来看,在雅加达市中心较大的商场内,日本餐馆占了除本地餐馆外最大的比重,当地也开有专门的日本医院,配备有专门会日语的医生、护士,为印尼当地的日本人提供医疗服务。

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近年来在印尼当地的文化、社会交往也十分频繁,在教育合作、社会组织和媒体传播方面,传播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经济援助在印尼的作用。例如日本大学与印尼大学的交流合作已经日趋成熟,而中国在此方面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日本的社会团体在印尼有很大的号召力,在一起参加暑期班的日本学生中,有一位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当地的一家日本人创办的环保组织,为雅加达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环保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环保组织在印尼很常见,并且都得到日本企业的赞助,定期会举办集会活动,而多数社会组织所用标语和宣传会采用日文+印尼文的组合,强调其日本身份。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东南亚民众对日本的亲近感,消解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印尼的民族特性是原因之一,印尼当地人生活节奏慢,民族特性较为温和,对于经济援助和文化输出的民族主义思想较弱。反之,更加关注现世生活,对于提高就业率、改善日常生活状况是非常关注的。日本式的经济援助和文化输出在当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另外,地区外交很大程度上依赖世界格局的变化,90年代,由于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提升,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也相应提升。随着二战后遗症的逐渐消散,日本的国际形象有所转变,东南亚地区对其警戒心下降,接受度也自然而然地提升。

近些年,日本通过以出版电视广播为主要途径发布信息和宣传政策以及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教育、以“输出型”为主导的国际学术交流、以推广日本艺术文化为主的交流、无偿文化援助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无偿援助等几个方面来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和培养“亲日派”与“知日派”,日本通过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宣传手段,得到了该地区国家的支持和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以达到日本的文化外交战略目标。

 

韩国流行文化受到追捧

韩国作为地区中等强国,其在印尼的地位不敌日本,但是韩国文化包括韩语的普及程度却很高,韩语成为印尼当地热门的第二外语选择。而很多印尼学生也非常乐意赴韩国留学并引以为豪。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发达的娱乐产业,通过一定的传播速度和力量,在东南亚地区很快赢得了民众好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韩国形象在东南亚地区的形象塑造,也影响了韩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关系。

据资料,20 世纪60 年代,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以流行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平衡西方文化对韩国社会的冲击。文化政策在国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1998 年,韩国政府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KOCCA) ,以促进文化商品如电影、游戏、艺术、音乐和动画等出口到国外。韩国电视剧和电影就是得益于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率先走向东南亚地区。

对比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可以看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对东南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止集中在哲学、宗教方面,而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具体表现为中式的饮食、音乐、戏剧和教育等),但是这种影响具有很大的融合性,缺乏鲜明的中国标志。在经历历史变迁和政治更迭等因素,这种文化影响力逐渐失去活力,有些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有些则退出了东南亚历史舞台。

而韩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选择了流行文化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适应了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潮流,有广泛受众,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成效;但从劣势的角度而言,传播的持久度和深入程度难以维系,需要更加坚实的社会支撑。

 

中国形象需要改变

中国早先作为亚洲地区的中心,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对东南亚产生过重要影响,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也经历了起起伏伏一系列变化,而在每个国家内部也有不同双边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东南亚地区还有待提高,而日韩两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政策有共性的地方可供借鉴。

尽管中国基建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经渗透到了东南亚地区,但实际上,一方面由于工程量还未达到一定程度,另一方面基础建设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加之中国对外援助的低调作风,在印尼当地尤其是民众之间很难感受到中国影响力的提升。

而在接触中不难发现,印尼本地人对于中国的认知更多的是负面信息,例如雾霾、水污染、食品安全等等,甚至会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民生水平处于同一层次。而在国内,也存在部分极端言论,影响整体国民对东南亚的认知。我认为这是目前中国需要思考并有所改进的地方,即如何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拓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在消解“中国威胁论”的同时加快文化输出的步伐。这与单纯的经济输出是需要两轨并行、相辅相成的外交思路。

目前,东南亚地区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重视。中国应当把握机遇,适当采取一些灵活措施,在东南亚寻求新的话语权。

 

上一篇:埃及亡于啤酒税
下一篇:寨卡揭开拉美社会痼疾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