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0915_55572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世界博览》

《世界博览》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世界博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为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之一。创刊于1984年,曾伴随跨世纪的一代少年、青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名字为众多的中国人所熟悉。

文章数
分享到:

皇帝饿饭

2016-09-15 18:01:04

自古,中国的政治理论便主张天子受命于天,代理上天统治天下。如果天子是受命于天,总得要给老百姓一点证据,否则不就是信口开河?要怎么找证据,倒是不难。天子既是上天之子,那么上天的想法作法,天子不是该最清楚?农业社会中,天子的重要责任之一便是颁行历法。秦代以前,就有各种历法,告诉百姓何时下种,何时收成,做任何事都要以不违农时为首要考虑,这样才能够谷不可胜食。秦始皇颁行颛顼历,用了百余年,至汉武帝时才重新修订,改颁太初历,此后历朝历代均要随时勘定,以确保历法正确,对天象异常,也能有所解释。

历法若是出错,天时不正,表示天子不能上体天心,百姓不安倒是小事,也许还得出大事。《春秋》记载:昭公三年时,天降大雨和冰雹,天象示警,但是昭公并未注意,结果季氏专权,把昭公给放逐了。汉代萧望之评道: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认为只有能察天变者,才能平安无灾。这种观念一直影响中国的政治思想。

东晋成帝司马衍(321342)年幼即位,一生困苦,刚当上皇帝就遇上权臣苏峻造反,遭叛军劫持。乱平后,政务被舅舅虞亮把持,恣行诛杀。成帝说: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复若何?把虞亮给吓了一跳。成帝生不逢时,却因此通晓人事。他在位十多年间,经常旱涝成灾,乃思以身作则,节粮度荒,所以下诏减膳,咸和九年(公元334)六月,朝廷发生两件大事,重臣陶侃死,又遇上大旱,成帝乃下诏“撤膳,省刑,恤孤寡,贬费节用”,向上天表示这个天之子已经察觉天变,自我惩罚,希望老天原谅。估计减膳时间不会太长,只要下一点雨,表示老天知道天子悔改,御厨就照样供餐。事后,成帝希望改运,把年号改成咸康,没想到两年后(咸康二年,公元336)三月,又发生大旱,只好继续诏太官减膳。效果不见得如何,倒是减膳的规矩留了下来。

以后的皇帝们,如果发生旱涝,不可收拾,就下诏减膳,平抚百姓。唐高宗时也发生旱灾,高宗表示:国以人为本,以食为天,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因此皇帝必须自我惩罚,“令所司,常进之食,三分减二。”只是不知道原本的御膳份量有多少,不要减了三分之二,仍是绰绰有余,达不到减膳的效果。因此除了减膳,还得有其他配套的惩罚,例如撤悬、避殿。撤悬,是把宫中的乐器撤掉,避殿则是搬到小一点的居处,向皇天老子表示悔过。宋神宗赵顼一辈子让大臣瞎整,难怪谥法神宗。他在位期间,官员奏报,正旦将有日蚀,皇帝认定天象示警,赶紧下诏要避殿、减膳,百官也不用入朝贺年。徽宗时,也有因为日食而避殿减膳之举,还大赦天下,但是仍无法避免被俘的命运。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六月,天下久旱,皇帝想方设法求雨,先是大赦,又到佛寺祈祷,皆无效;到了七月中,只好下诏避殿、减膳、撤乐。一直拖到七月底,才下了点雨。八月分,天雨,孝宗还特别要举行谢雨仪式,谢谢皇天给面子。

少数民族到了中国建立王朝,也得要学学汉人治天下之法。大金朝的章宗泰和四年(1204),山东、河北各地大旱,章宗也下诏自责,一样是避正殿、减膳、撤乐,外加少骑马游乐,就希望老天早点下雨,让百姓安生。

一直到大清朝,皇帝仍沿用一遇旱涝就得减膳的作法。清圣祖康熙五十五(1716)年,因为大旱,粮食供应不足,皇帝下诏:自明日为始、朕于宫中、每日止进膳一次。康熙特别声明:并不传谕众人如此。可是第二天,就有大臣奏报某处得雨,如何如何。康熙皇帝也是明白人,知道官员要劝他恢复膳食。指示:求雨断不可止,必处处沾足,方可停止。根据记载,从四月二十二日祈雨,连日微雨。五月初三,天才降大雨,雨水渐足,皇帝才下令停止祈雨,五月十二日起,恢复供餐,照常进膳。这一饿,大概饿了二十天,也算是有诚意的。

上一篇:荷兰名人政要如何与百姓互动
下一篇:多年屹立不倒,古巴靠什么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