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AC放大招,精彩纷呈享盛宴

图文: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6-11-27

导语:5月18日,第十六届亚太地区科技中心协会年会(ASPAC2016)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除了业内人士可以通过报告、平行会议、科学表演和教育活动展示等形式相互交流、学习之外,普通公众也可以通过参观行业展会体验好玩、炫酷的互动展品,与科学技术来一次亲密“接触”。本期《微专栏》,小编为您盘点了展会的精彩看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呦。

知道APEC,知道ASPAC吗?

  ASPAC的全称是Asia-Pacific Net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中译名为“亚太地区科技中心协会”。协会成立于1997年,是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科技馆(科学中心)组织,有78个会员单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会员单位中,既有科学中心、科技馆等科技展览馆,也有展览设计研发公司等。

  协会的宗旨是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科技中心之间的联系合作,为成员机构开发动手型展品和开展有关活动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鼓励成员机构之间开展展品和人员等领域的交流,分享推展和宣传等方面的思想和经验,以达到向全体人民普及科技这一共同目标。

  ASPAC今年的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召开,年会主题是“全民的科学中心”,包含大会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平行会议、科学表演和教育活动展示以及行业展会等精彩内容。其中,行业展会于5月20日起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公众可以在中国科技馆一层东门附近的短期展厅参观展会,参与精彩的互动展览项目。

互动展品,“High”起来

  展会的中央位置,是中国流动科技馆的最新展品。每一件展品,观众都能动手操作,通过互动操作、观察现象变化等,启发思考,进而了解相关科学原理和科技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展品的互动都很有趣,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人可以边玩边学。不信?看看下面这几件展品,小编可是都玩得不亦乐乎呢。

  ◆ 音乐特斯拉

  现象说明:

  这是特斯拉放电现象——利用特斯拉线圈(一种串联谐振变压器)产生的高压放电现象。作为人工闪电制造器,特斯拉线圈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他们做出了各种各样改进型的设备,用以制造美丽炫目的人工闪电。

  Tips:

  特斯拉线圈是以它的发明者——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的。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1943年),塞尔维亚裔美籍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电气工程师。他在电气领域有多项重要研究和发明成果,如交流电系统、无线电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等,极大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被誉为交流电之父、无线电之父。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年轻时的特斯拉 1931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特斯拉。

  ◆无线充电

  现象说明:

  展品桌面有导电线圈,小车底部也装有导电线圈。桌面的线圈通电产生变化的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小车底部额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小车内部的灯泡就被点亮。小车(感应线圈)距离桌面越远,电磁场越弱,无线充电传输效率降低。所以,将小车拿起后,灯熄灭。

  Tips:

  现在,无线充电技术很热门,许多手机、电动汽车等厂商都在开发无线充电产品。其实,无线充电技术本身并不神秘,离我们也不遥远。一些高级的电动牙刷以及防水电动剃须刀,早就已经实现了无线充电:塑料外壳的牙刷或者剃须刀,放到充电座上,二者之间并没有金属部件相互接触,但是也能充电。这就是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在电动牙刷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应用。除此之外,目前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还有无线电波式和磁场共振式。其中,无线电波式功率低、能耗高,适用于为短距离的低功率装置充电;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可实现较远距离、一对多充电,可为汽车、吸尘器等大功率电器充电。

  手机的无线充电正在逐渐普及。现在市面上有一些第三方的无线充电模块,这些模块在非常薄的塑料薄膜中内置了接收线圈和电路。只需花几十元钱购买合适的无线充电模块,我们就可以通过DIY,把自己的手机改造成无线充电手机。

  ◆平衡测试

  展品说明:

  左右脚分开,站立在平衡板上,想办法使平衡板和自己的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展台上有计时器,可以记录观众维持水平状态的时间。想一想,观众双臂张开还是并拢更有利于保持平衡呢?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伯努利吸盘、电涡流、激光琴等众多好玩展品。

生命奥秘展的“奥秘”

  上面照片中的可不是雕塑,而是货真价实的动物标本!是不是被它们栩栩如生的肌肉纹理和内脏器官给震撼到了?反正,小编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么高质量的动物标本, 感觉它们仿佛随时会动起来一样。

  据了解,照片上的两个标本是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代表性展品,采用的制作工艺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塑化技术。该技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的冯·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这种技术能把生物组织保存得像活体一样,解决了解剖学界数百年的标本保存和维护难题。

  生物塑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作为生物塑化剂替代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质经过聚合硬化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塑化标本。

  塑化标本的制作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步:

  1. 使用乙醇对标本进行消毒防腐

  2. 使用甲醛对标本进行固定处理

  3. 脱水脱脂:

  丙酮在真空条件下可同时充当脱水剂、脱脂剂和中介溶剂,在低温(-25℃)冷冻环境下脱水脱脂。

  4. 真空渗透

  这一步是塑化技术的关键步骤,将充满可挥发丙酮的标本侵入多聚物液体之中,在真空条件下,丙酮的沸点降低,以气体状态被持续抽吸出,多聚高分子化合物硅橡胶或环氧树脂等逐步替换组织中的丙酮。

  5. 硬化固化

  根据塑化剂种类的不同,将标本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气体熏蒸、光线照射或水浴加热灯方法,使多聚物单体发生交联聚合反应而固化硬化。

  6. 包装封存

  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病理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考古学、生物学等领域。

“玩转”高新技术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ASPAC行业展会还展示了VR、3D打印、机器人和球幕影院等高新技术科普产品。比如,戴上VR眼镜走过“雪山吊桥”或者在火星和月球“漫游”、用3D打印机打印怪兽、躺在座椅上沉浸式地感受球幕电影中的场景等等。没有机会参观展会的观众不要失望,想体验这些高新技术的观众,还可以来中国科技馆常设展厅参观,常设展厅里也有相关展品和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刘婧等. 生物塑化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J]. 解剖学研究,2011,33(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