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蚊子 大能耐

图文:中国数字科技馆 | 2017-05-25

导语:夏天到了,蚊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叮得人满身大包小包,奇痒难耐。蚊子虽小且寿命短,但传宗接代的能力超强,想要消灭蚊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蚊子还能传染多种多样的疾病,甚至有人称蚊子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动物。小小蚊子,能耐可真不小!本期微专栏带你深入了解蚊子。

蚊子的一生

  蚊子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一只蚊子一生能产生1000-3000个卵,它们通常在水中或水边产卵,卵孵化后1-2天变成幼虫,也叫孑孓;孑孓也在水中或水边生活,靠吃水里的微生物生存,孑孓在5-7天时间之内经过4次蜕皮之后会变成蛹;蛹再经过2-3天就能完全成熟,变成成虫,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蚊子。可以说蚊子1-2周之内即可繁殖一代,且每次繁殖的数量也极其可观。

  在自然条件下,雄性蚊子交配后,一般只能存活一周左右,雌性蚊子交配后可以活1-2个月。蚊子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到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除了春天之外,秋天也是蚊子繁殖的高峰时期,这时蚊子主要为了产卵过冬,等到温度低于10℃,蚊子便会停止繁殖。蚊子会选择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大量产卵,这些受精卵在冬天会进入休眠期,并不会孵化,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变暖,才逐步发育变成蚊子。冬天大部分成虫蚊子都会死去,只有极少数蚊子能够幸存,躲在温暖安全的地方,进入冬眠期,如果能有幸活到第二年春天,便又可以出来害人了。

  虽然蚊子的寿命很短,但是由于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一个夏天之内便可繁殖好几代,真可谓“虽我之死,有子寸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蚊子“咬”人的秘密

  蚊子“咬”人离不开它的嘴——口器。我们都知道,蚊子“咬”人并不是真正的咬我们,吃我们的肉,而是吸食我们的血液。蚊子是没有牙齿的,它们的口器由6根针状的结构组成,吸血时,6根“针”各司其职,保证蚊子能够在一瞬间深入毛细血管,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营养物质,然后迅速逃离。

  蚊子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剂,因此在蚊子吸血时,会先通过口针把唾液注入人体血管,防止血液凝固,从而保证它能源源不断地吮吸血液。然而蚊子的唾液对于人体来说是外来物,人体遭遇外来物入侵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组织胺来对抗它。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液中的血浆渗出,进入组织液当中,从而造成蚊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同时,组织胺还会刺激神经系统,将痒的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让我们感觉到痒,意识到自己被咬了。这就是被蚊子叮咬后会痒并且起包的原因。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引起免疫反应的强度也不同,所以被咬后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

    你知道吗?平时“咬”我们的蚊子都是雌蚊子,雄蚊子是不“咬”人的,它们靠吸食植物的汁液或花蜜维持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雌蚊子和雄蚊子本身都能通过吸食植物中的汁液和花蜜来维持自身生命,但是想要繁殖后代,这些植物中的营养物质便不能满足蚊子的需求了。雌蚊子卵巢的发育需要蛋白质,这是植物汁液和花蜜中所没有的。我们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可以充分满足雌蚊子的需求,促进雌蚊子的卵巢发育、卵子成熟,还能使蚊子的产卵量增加,繁殖更多后代。雌蚊子在第一次“咬”人之前都是已经交配过的,为了繁殖后代,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去“咬”人(伟大的母爱!)。而雄蚊子由于不需要产卵,也就不需要补充蛋白质,自然就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咬”人了。由于雄性蚊子没有吸食血液的需求,因此雄性蚊子的口器也相应退化了,无法刺破人的皮肤。

  拓展阅读:

    盛夏,拒收蚊子送来的“红包”

    原来是蚊子

 

蚊子虽小,但不可小觑

  蚊子身长一般只有4-6毫米,虽然个头很小,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名副其实的杀手,被认为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动物。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黄热病等。据研究,蚊子能够传播的疾病的多达80多种,每年因为蚊子传播疟疾而导致死亡的人数以百万计,单是在非洲每年就有约100万人因疟疾而死亡。

 

  那蚊子是如何传播疾病的呢?以头号“杀手”疟疾为例,蚊子吸食疟疾患者的血液时,会将疟原虫吸入体内,当这个蚊子再去咬别人时,就会通过唾液把疟原虫注入到原本健康的人体内,于是此人便感染了疟疾。

  古今中外,发生过很多蚊子杀人的事件。当年古罗马军队在远征阿拉伯半岛时,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当地被蚊子传染了疟疾,卧床不起甚至丧命,最终,此次远征因为蚊子而以失败告终。19世纪初,法国远征军在试图夺取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控制权时,遭遇北美洲蚊子的“袭击”,大量军人感染黄热病,失去战斗力,最终导致战争失败。据文献记载,在我国清代末期,广西某军营就因为蚊子而发生疫情,大批将士感染疟疾,最后几乎全部死亡。蚊子虽小,但千万不可轻视哟!

    拓展阅读:医学探秘 蚊子叮人,也有偏好?

   

    参考文献:

  [1]黛绶. 重新认识蚊子[J]. 民防苑,2007,(03):33-35.

  [2]韩启德等.《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动物分册,少年儿童出版社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