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427_483693_taonews.html
张衡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直立杆式)
 收藏:0
分享到:
展品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馆;华夏之光;天文区
华夏之光
展品简介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东汉阳嘉元年(132)由天文学家张衡制成。仪体直径八尺(约1.90米),用精铜制成,形如酒樽。仪内中心有一根都柱(相当于震摆),四周设八组杠杆机械。在樽的外面相应地设置8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蟾蜍张口向上。当地震发生时,都柱受震波作用而失去平衡,推开顺着地震波的一组杠杆,使仪外的龙首吐丸,掉入蟾蜍口中,通过发出的声响和落丸的方位,报告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曾成功地记录了公元138年发生在甘肃陇西的一次强烈地震。

  根据《后汉书·张衡列传》中的记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曾进行过复原张衡地动仪的尝试。在各种复原方案中,主要的学术观点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采用简单直立杆结构,另一派主张采用悬垂摆结构。

  本展项为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先生于1951年研制的直立杆式候风地动仪模型(按1︰2比例缩小)。

留言

数字看展品
相关展品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