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项通过实物和展板让观众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如何传入中国的。背景板主要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在传入中国之后的发展演变。展台上摆放相关书籍、邮票等与化学元素周期表发展相关的实物进行展示。
播放器加载失败: 未检测到Flash Player,请到
安装
1869年,元素周期律表诞生后,时任清政府驻英公使的郭嵩焘即通过政府公文将元素周期表相关内容介绍到国内。几乎与此同时,徐寿父子也展开了民间元素周期表汉化引进工作。1901年3 月,虞和钦在科学期刊《亚泉杂志》第6期发表《化学周期律》,这是中国第一篇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学术文献,文章从元素的天然分类、周期律表、各周期元素的规律性、各属(主族)元素的规律性、周期律的功能这五部分完整阐述化学元素分类。
由于当时的历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将元素周期律作为教材内容进行教授和传播,在1869—1929年期间,元素周期表及其内容主要传播范围,仅局限于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和极小部分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1929,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将“原(元)素的概要和分类”列入教学大纲。中国终于诞生了一批有元素周期律介绍内容的初中化学教材,这标志着元素周期律在中国的传播进入平民化时代。
据统计,1901—1932 年期间,中国发表的元素周期表类学术文章不少于13篇,涉及元素周期表的书籍文献不少于36本(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