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记忆可以被数据化存储、回放的未来世界里,年轻的女子试图通过读取死去的父亲的记忆重温他的温情,却不幸了解到自己原来只是他怀念女儿的替代品。她无法接受,自我意识苏醒过来,选择了拔出芯片自我毁灭。
本片来自法国ArtFx,专业教授特效、3D动画、视频游戏的艺术院校。我们之间推荐过许多来自ArtFx的作品,如《奔向星辰》、《赤色黎明》等,都是以特效、3D见长。本片同样效果斐然,VFX、CGI制作手法纯熟,更融合了科幻片惯用元素,满目可见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伟大想象,存储记忆的先进手段,天罗地网般交织的空中交通……
而在此之外,本片似乎想要探讨更多更深刻的话题。
是否记忆重放了,时间就真的倒回了?是否记忆延续了,人就真的可以永生?
是否拥有相同的记忆,就等同于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以往的记忆是否就无差别了呢?
至少在现一阶段,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构想仍基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然保持着最高的敬意。人们恐慌的,正如本片开头指的“讽刺”,即科技是否会消泯人最基础的情感。
也因此 ,作为复制品的女主的心痛才变得容易理解了。对于她这个“女儿”,究竟父亲爱的,是她所代表的过去?还是作为替代品,她所能延续的未来?
想一想,这样的情形在现今社会,无论是为人子女抑或与人相恋,人们一样会对于成为一件替代品耿耿于怀。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会不断纠结,害怕自己付出了全部感情,而对方却拿感情当实验、拿生命当消遣,就像歌里说“牺牲自己陪你想当年”。
所以如果可以,从此不再忆起过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换作是你,会怎么选择?
转自:http://www.vmovier.com/49718?from=channel_new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