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飞机、地铁、火车、长途客车——都免不了接受安检,虽然必要,但却繁琐,遇到人多时还不得不排队等候。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准确筛除危险,又能尊重隐私,改善出行体验呢?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安全主管肯尼斯·顿拉普认为,根据菲利普·迪克小说改编的电影《全面回忆》中的安检通道就能达到上述要求。电影中,旅客自由地走过X光扫描通道,从骨骼到电话都巨细无遗地显示在检查屏上。
《全面回忆》中的安检通道
仿照电影中的设计,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新型安检通道的原型。如下图所示,旅客将被按照潜在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三类:危险性低的走右通道,大多数人走中间通道,危险性高的则需要走左通道。
新型安检通道示意图
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到新型安检通道中:
● 反向散射X光机(能看见衣服下的物品)
● 被动与主动毫米波传感器(能检测金属物品)
● 吹气机(能把人身上携带的物质微粒吹出来,然后收集分析)
● 热传感器(能将正常的身体温度和可以物品散发的温度区分开)
● 红外测谎仪(能识别面部温差,判断是否说谎)
一些正在实验阶段的新技术也将提高安检的准确度,如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项目研究署)研发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能够从人群出辨认出目标个体的生物特征(指纹、虹膜、心跳等),从而锁定疑犯。罗杰·泽拉兹尼在1967年的雨果奖获奖作品《光明王》中就设想过一种可以从一英里外读取脑电波的机器蛇。虽然科学家还未掌握如此先进的技术,但已经可以利用微脉冲雷达和超宽频带技术在8米以上的距离侦测心跳和呼吸。
目前全球每年空运旅客已突破28亿人次,新型安检通道如能普及,势必提高登机效率。但公众普遍担心过多的X光照射会使身体受损,而按照旅客基本信息(职业、出生地、以往的出行经历等)将其划分为三类的做法也遭人诟病。能否轻松过安检,最终将取决于公众、科学家和政府三方的博弈。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