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如影随形的Sobot相反,有一种机器人,它离主人很远,却能一丝不苟、亦步亦趋地模仿主人的一举一动,而且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比如卡尔·施罗德的《普里比亚特之龙》中的那种,它能深入到弥漫着致命核辐射的切尔诺贝利废墟中: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管它是什么,只不过是一台遥控机器人而已。一台像鸵鸟一样的机器正屹立在库房中,足足有三米高。它全身都布满摄像机和麦克风,齐肩处有两条长长的怪异手臂。那人望着机器咧嘴一笑,用力推了一下它,但机器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接着又恢复了平衡,稳如泰山。
“军用远程呈现器,最新型的。”那人抓住机器的一只手臂,“这是从美国人那里借来的,你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个大家伙?”
“我怎么会知道?我只知道你们要用它来勘察石棺,对吗?”
杰纳基点了点头。(《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度选》第17辑)
从另一种角度看,人类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灵魂“附体”到了这种机器人身上。而在现实中,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这样的“附体”实验。
实验中的机器人靠轮子行走,拥有可伸展的手臂。操作者只需通过走动或者脚踩踏板就能移动机器人;在戴上监视器之后,操作者还可以看见机器人头顶上的摄像机拍摄下的图像。操作者的手腕与触觉感应界面相连,进而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另外,操作者戴上一种特殊手套之后,能进一步控制机器人手臂前端有三根手指的双手。通过手套上的力反馈,操作者便能感受到机器人与其周围环境的物理交互,比如,机器人是在推动什么东西,或者抓住了什么。而且,机器人身上的麦克风还能将环境噪音传递到操作者的耳机中。
慕尼黑大学的机器人
当然,在此类机器人的研发领域中,德国人并非独领风骚。NASA(美国宇航局)的“半人马”机器人宇航员也具有毫不逊色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而且即将在美国下一步的探月行动中大展身手。
NASA的“半人马”机器人宇航员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