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的科学家们完成了一项新研究,他们测试了人脑中的海马神经元在低能量高计算能力下的运行情况,结果发现人脑的记忆容量可能是人类之前预估的10倍。
索尔克研究所生物中心的Terry
Sejnowski说:“这个发现在神经系统科学界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我们测量出来的大脑记忆容量保守估计是之前预计的10倍,至少有1PB的容量,大概相当于整个互联网的容量。”
研究者们重建了一个老鼠的海马体组织——也就是大脑的记忆力中心,接着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连接神经元的突触中,有10%发生了复制。为了测量这些复制的神经突触的区别,Sejnowski的团队使用先进的显微镜和计算机算法在纳米分子级别重建了老鼠大脑的连通性、形状、体积和表面面积。
其中一位科学家Tom
Bartol说:“我们很惊讶地发现每对这样的神经突触的大小区别非常小,平均只有8%的差别。没人曾想到区别会如此之小,这是自然扔给我们的一个曲线球。”
这些神经突触之间的大小差异只有微不足道的8%意味着这些神经突触可能拥有多达26种尺寸,而并非之前科学家以为的几种。根据研究者介绍,这些神经突触尺寸的复杂程度超于预期,说明了人脑潜在的记忆容量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Sejnowski说:“这几乎是人类从未想象过的一个数量级。我们的发现意味非常深远。藏在大脑的混沌和谜团之下的是人类之前从未发现过的神经突触的大小和类型。”
研究者们计算后认为神经突触可以在神经传递中改变它们的尺寸和能力。对于最小的突触,大约每1500次传递就能激发改变(大约需要20分钟),对于最大的突触,几百次传递(1到2分钟)就可以产生改变。Bartol说:“这意味着,每2到20分钟,你的神经突触就会发生大小变化。它们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做出自我调整。”
他们的发现发表在《eLIFE》上,这将带来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未来超精确和高效能机器则可以利用深层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
Sejnowski说:“大脑的奥妙可以帮助人类设计更好的计算机。使用概率传输对于电脑和人脑而言都将成为既精确又节约能量的方式。”
转自:http://jandan.net/2016/01/23/memory-capacity.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