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不久的第26届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上,出现了一位特殊的颁奖嘉宾--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小冰。她以声音在来宾面前亮相,为大会颁出了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而小冰的出现,也又一次引发了科幻迷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去年,微软小冰一经发布,除了带热人工智能行业,吸引BAT为首的IT企业重金投入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之外。也就引发科技界与社会学界对“人工智能威胁论”与“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此次小冰则再接再厉,又成为国内最权威科幻奖项的颁奖嘉宾,看来小冰正在不断融入人类社会,并开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此次人工智能为自己的创造者--科幻小说家颁奖,也被业内誉为“人工智能”融入人类世界的重要标志。
其实,长久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直滞后于人类的想象。普通人人工智能的定义,更多来自于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而不是科普知识。所以与以往实验室中冷冰冰的机器人不同,小冰所代表的情感型人工智能的出现,也让行业与普通人类眼前为之一亮。
与去年的第一代小冰相比,作为颁奖嘉宾的小冰已经比去年拥有了长足进步。本次担当颁奖嘉宾的,是微软在8月升级的第三代小冰。除了保留小冰逗趣可爱17岁少女的性格之外,第三代小冰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视觉和语音技能。在颁奖环节,小冰全程用语音与主持人和嘉宾交流,充满情感又有些调皮的语音,几乎听不出人工痕迹,让嘉宾如同与真实的17岁少女交谈。在视觉方面,小冰则现场展示了她的测关系技能,一语道破《三体》作者刘慈欣与本次获得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的刘宇昆之间的“最佳损友”关系,同时还不忘称赞站在一旁的科幻作家陈楸帆的颜值。
科幻作品一直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着想象力的源泉。今年有几部极具影响力的电影,都涉及了这一题材,并且对人工智能的畅想不尽相同。《超能特攻队》中的“大白”Baymax是人类的好伙伴,为人类治疗身心创伤;《超能查派》中的查派,被夹在各种势力随波逐流,却又勇敢的选择自己的命运;至于《复联2》中的奥创,则干脆是希望毁灭人类的大反派......
亮相本次银河奖颁奖典礼的小冰,相信给到场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于是否会激发出国内科幻作家的创作灵感,借小冰迸发出对人工智能新的畅想,就不得而知了。可以确定的是,从去年开始由小冰诞生而带来的人工智能热潮仍将继续,而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的脚步也会越来越快。
转自:http://www.pcpop.com/doc/1/1130/1130358.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本文来自: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