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赵珂 实习记者刘香玺)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的移动社交圈现在迎来了一位科学界“大咖”,他就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昨天上午,这位科学巨人的微博账号注册成功,两小时后就得到38万的关注量。截至今天目前,粉丝数已经暴涨至250多万。
新浪微博是如何请到这位大神级人物入驻的呢?我询问了新浪方面,没想到对方给我们的回答是:是霍金的团队主动找到了新浪微博。
新浪:这个事情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霍金那边的团队找到我们负责海外的同时一直在沟通,大概沟通了有4个多月吧。包括他的微博是谁来维护,是有他的团队还有一个专门做社交媒体运营的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呢个人他只对霍金的微博进行管理,他还帮很多电影做宣传,是好莱坞的一个公司。
目前,入驻新浪微博的有许多世界级的名人,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首相卡梅伦,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200多个海外政要,泰勒-斯威夫特、碧昂斯、“大鲨鱼”奥尼尔等文体明星,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CEO库克等商业名人。
新浪微博相关人士表示,微博早已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就吸引了包括霍金在内的大量名人、娱乐、体育和商业明星主动联系开通微博。
此外,新浪微博通过运营团队、新浪海外公司,与大量海外名人保持着长期良好的沟通,也会适时邀请他们开通微博,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与中国粉丝进行互动和交流。
在昨天发布第一条微博与中国粉丝打完招呼之后,今天上午8点,霍金的微博账号发布了第二条微博,公布了一个“突破摄星”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研发出一台“纳米飞行器” 一台质量只有几克重的自动化太空探测器,并且让它的飞行速度达光速的20%。如果成功,这个飞行器将会在发射后二十年左右到达半人马座阿尔发星,并发回照片,以确定那里是否有类似地球的、可以容纳生命的行星。
果壳网科学人主笔虞骏博士说,这个项目在今年3月份已经在美国做过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曾对外宣布要通过一个叫做“光帆”的技术来驱动这个“纳米飞行器”:
虞骏:光帆这个技术很久以前就有了,从理论上发现光照在一面墙上反射回去之后,他这个光其实是会对这面墙产生一些压力的,这个压力可以用来推动这个墙移动或是其他。但是这个压力本身非常弱,其次就是墙很重,推不动。现在如果有新的技术,比如说把这个光帆长宽都是好几米,它的重量又可以做到几克以内的话,这么薄这么轻,而且面积又足够大的一面光帆,是光非常微弱的压力可以推得动的。
当然,有了帆,还得有风,船才能动,“突破摄星”计划团队的设想是利用激光:
虞骏:那么它有提出了一些激光的技术,也就是所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把多束激光合并成一束非常高而非常强的激光,用这个激光来驱动纳米探测器或纳米飞船,他们大概做了一个估算,就把探测器加速到五分之一光速,我们知道五分之一光速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而我们去年刚刚飞往冥王星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差不多花了9年半的时间才从地球飞到冥王星,而如果你能达到光速的五分之一的话三天就到了。
果壳网科学人主笔虞骏博士表示,“突破摄星”之所以要去半人马座阿尔星,是因为这几乎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虞骏:这个恒星其实是距离我们地球除了太阳以外最近的的一颗恒星。它离我们大概只有4光年多一点,其它所有的恒星除了比邻星以外,还要离我们更远而且远得多。如果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发射这样的纳米飞船去到那颗星,差不多是要花20年的时间。虽然这个时间也是很长,但是20年毕竟是人类可以期待一下的。到目前为止他还是以设想为主,他说他会投入一亿美元来研发这项技术,后续你真的要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并且发射出去的话,估计还要投入更多更多的钱,到最后可能上百亿美元都不止。但是就目前来看,如果这个技术都能突破的话,那我们人类有机会能够做到朝另外一个恒星系统去发射探测器这样的壮举。
当然,“突破摄星”计划想要完成,还要突破很多难关,有些问题该怎么解决是计划推动人自己也无法回答的:
虞骏:哪怕你真的把它发射过去了但是你如何把拍到的照片给传回来,这个是一个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知道新视野号从冥王星那个距离上往回传数据,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为止,这个数据还没有完全传回地球。因为太远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慢,只能达到1kb/s左右。冥王星距离我们只是用这种纳米飞船飞3天,它要费20年才能到的那个地方更遥远。从那么远的距离如何把数据传回来,而且是以多大的速度传回来其实是非常考验技术的,会有更多的技术突破,这会是这个项目里的一大难关。
转自:http://finance.cnr.cn/gs/20160413/t20160413_521867699.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本文来自: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