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的《三体》三部曲要出英文版?此消息一出,立马在科幻界乃至文学界都沸腾了。昨日,深圳商报记者致电《三体》三部曲的出版人、《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证实了这一消息。据悉,《三体》英文版将由国际知名科幻图书出版公司托尔公司出版,雨果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坤担纲翻译,《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英文版计划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6年1月分三步在美国出版发行。
中国科幻频频走出国门
哪一部小说是当代最好的小说,回答见仁见智,但要问哪一部小说是中国当代最好的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几乎是唯一的答案。 该作品被誉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截至目前中文版已累计销售约40万套,评论人士称其“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很多人认为,“三体”三部曲完成之后,中国科幻小说从此有了一部世界性的作品。
2012年,刘慈欣与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科幻世界》杂志社共同签署了《三体》英文图书版权合作协议。今年5月26日,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宣布与国际知名的托尔公司完成了《三体》英语版全球出版合同的全部签署程序。成立于1980年的托尔公司隶属于德国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旗下的麦克米伦(美国)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幻和奇幻小说出版社之一。该社已连续20年获得卢卡斯奖的最佳科幻出版商奖。《三体》英文版在美国上市,标志着中国长篇科幻小说开始进入国际视野。
昨日记者致电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北师大教授吴岩,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被陆续翻译成多国文字,80年代中期,吴定柏所编辑的英文版短篇集《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成为中国第一本走出国门的科幻小说,使外国读者知道中国也有这么一个文学品种存在。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逐渐受到西方科幻界的关注,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的短篇作品《丽江的鱼儿们》被刘宇坤译成英文,去年获得国际科幻翻译奖。去年3月,吴岩与加拿大科幻学者维罗妮卡·霍灵格尔共同在美国《科幻研究》杂志推出的“中国科幻专号”,收集了10位作家学者对中国科幻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刘慈欣和韩松作为内地当前最具有实力的科幻作家,也为这个专刊撰稿。吴岩表示,《三体》英文版的问世,将是中国长篇科幻小说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输出。
刘慈欣对市场持谨慎态度
《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的首部长篇系列小说,被称为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作品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是“文革”,刘慈欣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视野上审视苦难、救赎与背叛。
据姚海军介绍,刘慈欣本人对《三体》海外市场的态度比较谨慎,很看重读者的反应,曾表示“不一定会受到市场认可”。“刘慈欣的科幻写作以技术取胜,是最核心的科幻写作,也最能彰显科幻价值,在美国这样的作品已经有很多了,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是美国读者所熟悉的写法,应该不会水土不服”,姚海军为记者做了多重分析,“另外,《三体》中从文化层面描述的‘文革’话题涉及中国历史,对于美国读者会比较陌生,但又展示了东方大国的神秘性,也可能正是西方读者感兴趣的,所以市场究竟如何现在很难判断。”
除了以“文革”开头,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对于这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作为一个电脑工程师,他甚至设计了一个三体程序,来模拟宇宙文明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
国内主导成功运作
此次《三体》走出国门,有着怎样的经验可以借鉴呢?吴岩告诉记者,这是国内主导成功运作的一个例子,首先,托尔公司是专门做科幻出版的,有专业的编辑营销团队,“不像有的小说在国外出版,其实根本没有发行,根本不能算走出国门。《三体》的海外出版则会是一个完整的图书出版销售链,出版社会负责在重要媒体做书评推广、扩大影响,这是之前在国内很少有的。另外,担纲翻译的刘宇坤也是在美国科幻界很有名的作家,他来翻译《三体》,也是很重要的影响。”
姚海军表示,《三体》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英文版上市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但中国科幻文学能不能“走出去”,关键在于怎么拿出优秀的作品。“我认为中国科幻的当务之急仍然是打基础,它的羽翼还不具备高飞的力量,因此,无论是作家还是出版人都应该警惕浮躁的情绪。”
据悉,接下来,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将配合托尔公司,同步开展图书上市前后的营销宣传,并将与托尔公司、《科幻世界》杂志社等联合推动《三体》三部曲参与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文学专业奖项——星云奖、雨果奖等的角逐。(授权转载)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