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获得美国星云奖提名的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想写一个新小说,名为《水箭》,他设想可以用激光照射水,令其蒸发喷出,把飞船推上太空。
中国航天专家听了觉得有意思。但计算表明,即便箭体中的水全变成蒸汽,也没有那么大力量把飞船推至三千米以上高空。
“航天专家对我说,你写科幻无问题,但实际中没有用处。”刘慈欣27日在此间“科幻与创意教育论坛”上说。
但过了不到半月,航天专家又打电话给刘慈欣,说也不是无意义。地面不行,不等于太空中不行,太空中小推力火箭和变轨火箭,所需推力是极微小的。“水箭”完全可以在太空中代替等离子火箭。
“他建议我赶快申请专利。”刘慈欣说,“这个例子生动地展示了科幻创意对人思维的启发。”
这样的点子不仅让航天专家激动。在“科幻与创意教育论坛”上,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认为,如果多有一些这类创意,中国的万众创新就能产生出大能量,推动国家发展上一个台阶。
而要做到这个,首先需要探索把科幻引入中小学课堂,改变应试教育,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刚刚结束的北京中考作文题就有一道科幻题。而之前在1999年中国高考作文中也出现过科幻题。科幻小说开始进入中小学课本。科幻作家也被中小学请去讲课。舆论认为,这是改变传统教育造成想象力贫乏状况的尝试。
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认为,科幻适当引入教学,有三益处:一是想象力的培养,让人充满好奇心,这是创造力的基础;二是能开阔人的视野;三是科幻是科学上自洽的艺术,有助培养人的逻辑性。
专家们希望适当借鉴国际模式——美国的高中阅读书目开出科幻书单,把科幻小说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灵感。
北师大吴岩教授是中国唯一开设科幻博士专业课的老师,他认为,科幻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要在基础教育中强化学生感知未来、思考未来、改变未来的习惯。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利用科幻做创新咨询,以推动中国向创新型社会转变,同时接轨日新月异的创意产业,并以师范学校的力量推进科幻创意教育发展。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