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随着刘慈欣《三体》首部曲英译本在美国正式发售,中国科幻开始“入侵”美国。
外星人正在入侵地球,但中国人却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阵营:一派欢迎外星人的入侵,而另一派想要抗击它们。
这就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科幻小说三部曲《三体》的故事梗概,该系列的第一本书,将以英语译本的形式于11月11日在美国书店发售。
在中国,这套三部曲获得了银河奖——该国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并售出超过一百万册,使其成为中国几十年来最为畅销的科幻作品。书中说:另一颗恒星中的文明正在面临灭绝,它们选择了利用入侵地球的形式来自救。
刘先生解释说,《三体》是从物理学领域假借来的一个技术术语:假如空间中有两个对象,在引力作用下互相围绕着对方旋转,那么它们之间进行交互的方式就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如果有第三个物体被引入到这个系统中,就会使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为复杂。
刘慈欣《三体》中的中国:
“《三体》意在揭示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复杂性,”生于1963年的刘先生如是说。他是一家发电厂的工程师,青少年时代正赶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当时,大多数西方书籍都遭到了禁止。
尽管如此,年轻时代的刘先生还是会贪婪的寻找和大量阅读各种翻译书籍;如《地心历险记》和《海底两万里》,这是他在自家床底下发现的。
在中国,虽然科幻小说不像在西方国家那样流行,刘先生的三部曲还是拥有了相当大的粉丝群,这是作者本人也无法解释的一件事。
“也许它跟一个事实有关:即中国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能够走出自己民族的单一视角,开始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他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我们来自哪里,现在何处,将来要去向何方。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关心我们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命运。”
黄海林(音),一名在武汉读书的大学生,逃课坐了10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参加上周末举行的一场科幻颁奖典礼及周边活动,因为被很多粉丝称为“大刘”的刘先生,也出席了这次活动。
“《三体》三部曲已成为中国科幻读者的圣经,”他说。“每个人都在读它。”
黄先生还买了约20本同一系列的作品,并请刘慈欣和刘宇昆给它们亲笔签名。刘宇昆是该系列美国版的译者,当天也在活动现场。“我真希望英文版本也可以在中国销售,”他说。“会有很多人想要收藏英文版。”
另一位出席该活动的大学生刘天园(音)说,当刘先生的三部曲诞生后,她觉得中国终于有了一部科幻书,可以与美国的同类书籍分庭抗礼,甚至超过它们。她说:“这让我为中国科幻感到骄傲。”
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下属的科幻奇幻出版商Tor图书公司,为《三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确定的印量是15000册。同系列第二本书也将于明年夏天推出。该书英译者刘宇昆,自己也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科幻作家。他表示:三部曲的第一本书,比它的续集篇幅更短,但读者已经可以感受到整个故事的宏大布局。
“这个故事有神秘和悬疑色彩,其中的人物会面临他们必须克服的难题。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猜想和哲思,”他说。“该系列试图解决的,是‘存在’这个终极问题。它讲述的故事是史诗性的,拥有一部史诗的全部特质。”
利兹·戈林斯基是Tor公司负责《三体》英文版的编辑。她说,托尔公司之所以对这套书感兴趣,是因为美国的一些杰出人士,以及多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都强烈推荐它。她说,除了“完全不同于美国科幻小说的特质”之外,译文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视角。
“关于中国的新闻很多,但来自中国的文化输出,目前还没有成为美国主流媒体的一部分。”戈林斯基女士说。 “很显然,你不能只通过一位作家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化,但我们的确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难得的机会,让美国读者一窥中国现代社会的景象。”
作者:Olivia Geng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