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已临》中刊载了华裔美国科幻作家刘宇昆(Ken Liu)的最新力作《上帝死得其所》(The Gods Have Not Died In Vain),不久前Georgina Kamsika就对Ken Liu进行了一次专访。
Q: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你是先构思出内容、再用这种方式叙述的,还是先有形式,后有内容?
A:从一开始我就准备以“杂谈”的形式来写,所以说形式刚开始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当然了,叙述方式于我而言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密不可分。
Q:你喜欢在写小说的同时做一些探索性的尝试,能给我们讲讲这篇小说里你做了哪些新突破?
A:我写科幻小说的主题一直与经济、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人工智能有关。即便人类对人工智能有百分之百的掌控权,自动化生产对工人失业所带来的威胁也不容小视,也包括那些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能自由择业的“白领”们。我在这本书里就花了些笔墨描写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像Narrative Science这样的公司,他们就试图利用高智能设备来完全取代“技术工”。
Q:故事背景设在不久的将来,不过你在其中还是穿插了不少历史故事,比如说和你的祖母在一起种西红柿之类。我发现人文历史对于你的写作还是挺重要的。
A:和国家的历史一样,我觉得科技的历史也有必要用一条“路径”来贯穿它的发展历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过去做的决定可能现在还会对我们现在的选择形成约束: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的布局;符合我们的国情的国家、机构设置等。在这种科幻类型中,我们常常把它理解为构想未来的科幻类型,我喜欢子在其中注入有关历史路径的一些写作方式。
Q:写一部小说一般需要用多长时间?
A:这个不一定的。有些长的写好几年;有些可能几个小时就写完了。我不太喜欢把东西规划得很固定,所以我经常会在写初稿(这个占用不少时间)的时候遇到问题。不过,这几本小说相对写起来还是很顺畅的。
Q:最后一个问题,你接下来打算写什么?
A:我的处女作《The Grace of Kings》4月7号在Saga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部关于中国古代传说的奇幻史诗,也涉及了太空艇和巨型水怪之类的概念。我现在在写它的续集,还是很有意思的。同时我也在写一些短篇小说,并在今年后期有些翻译项目。值得期待!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