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位作家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呆呆瞪着一页白纸,绞尽脑汁的想去写些什么,经常抱怨自己遇到了“瓶颈”,没有灵感,文思枯竭,作品所以不能顺利完稿。然而,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却说这样的写作障碍其实根本不存在。
尼尔·盖曼做客赫芬顿邮报直播时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一个作家会“文思枯竭”完全没思路。不过,如何把故事继续写下去,下个情节会发生什么确实时常困扰着作家们。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打从你出生之时就存在了(天赋),而后者完全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在尼尔·盖曼在现场中谈到他的新书《睡魔:序曲》(“The Sandman: Overture”)之时说到,当作家没有灵感时往往就会以自己遇到了“瓶颈”为借口,这样的谎话是作家们的“通病”。
“如果你转身走了,借口是‘此路不通’,这种说法当然很聪明,因为这会让人觉得这不是你的问题。就像作家们经常说到的那样:‘我今天很想写些什么,可我没思路啊,这能怪我吗?’”他说,“这并不对,从未听过大提琴家、园丁、电视主持人说过遇到这样的事,难道单单只有作家才会有么?可是每个人都信以为真了。”
尼尔·盖曼说他十分清楚写作过程中陷入沉思,苦苦挣扎的感觉,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应对策略。“一旦作家陷入了这种困境,他应该反思是否前面的章节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妥,仔细考虑直到找到思路继续写下去。尼尔·盖曼的方法是依照轻重缓急把正在做的事或计划要做的事分开,这样也保证了他能按时交稿。
“我经常会想到不同的故事,引言,作品,然后我就会顺着那个思路想下去。尽管不得不承认我也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写不下去了,是前面有什么说不通的地方吗?然后我就修改,继续写下去。”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