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资源在网络上已经流出来,但作为一个科幻电影爱好者,能在大银幕上看到2018年开年第一热度的科幻片《湮灭》,倒是件挺意外而又开心的事情。《湮灭》改编自《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灭》,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凭借该小说,打败了同年入围该奖项的《三体》拿下2014年星云奖。为此,很多人为《三体》打抱不平,幸好《遗落的南境》三部都已经出版,好奇的可以买来看对比下,我的感觉是两部都很牛,谁得奖都正常,不存在为谁打抱不平的说法。
回到电影,有新闻说导演连第一部书都没有看完,就构架了这个故事,在电影和原著都看了之后,我只能说这个新闻还挺靠谱。因为最终呈现的电影和原著确实差别太大,可能只用了一点点概念和故事,包括人名,而这也恰恰是没看完的好处。假定导演全部看完原著,我觉得就没有这部电影了,因为三部《遗落的南境》的结构太过精细复杂,不是一部电影能够消化得了的,也不是导演嘉兰能够驾驭的,他的上一部科幻作品是前几年的人气科幻片《机械姬》,那只能属于小品级别科幻片。
也有人说这部《湮灭》和去年的《降临》很类似,都没有外太空的精美绝伦镜头,都没有外敌入侵的激烈打斗场面,影片节奏也都是娓娓道来,一步步把你带进电影里,可内心里的惊悚和震撼确是恰到好处地一致。而从最核心的表达上来说,《降临》探讨的是思维方式和沟通的多元性,电影《湮灭》深入的是生命物种的多元性,而这又体现了好莱坞科幻片类型的多元性。如果说《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异形》等等这些电影构成了科幻片这棵大树的主干的话,那《机械姬》《降临》《湮灭》这样的片子就构成了摇曳多姿的枝叶,这些枝叶给了观众各种不同的观影感,也是大树不可或缺的部分和最好的补充。
最后想聊聊原著和电影的关系,对于看完原著的人来说,这部电影难免会有点失望,可是换种思考方式,假定导演真的勉为其力拍出了上下集,可却完全不能呈现原著的风貌(而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那我们更愿意接受哪种结果呢?反正我是更愿意现在这样。起码这部电影能给你审视地球文明的不同角度:今天地球能如此恰到好处让人类繁衍生息,是幸运的小概率事件还是更高级文明的安排?我们认为无比重要而又还有太多未能了解掌握的DNA,也许只是更高级文明体手中的小玩具,仿如《三体》里歌者掏出的那张小“箔片”。这些感觉和掩卷之后的那声叹息,其实是一致的。如此说来,挑剔的读者们,是不是更能接受这部电影了呢?(授权转载)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