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幻文学史》【英】爱德华 ·詹姆斯、 法拉·门德尔松 主编穆从军 译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科幻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近日,百花文艺出版社首次引进出版了由爱德华·詹姆斯和法拉·门德尔松两位英国学者主编的《剑桥科幻文学史》。据了解,《剑桥科幻文学史》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2月出版,隶属于“剑桥文学与经典丛书”系列,由多位当代知名科幻文学学者和评论人合作完成,是一部融合了科幻文学历史与评论方法的集大成之作。
覆盖当代科幻研究热点
据了解,作为剑桥大学文学院指定教材,《剑桥科幻文学史》既收录了权威科幻文学研究者的真知灼见,又网罗了著名科幻小说创作者的写作心得,论述角度新颖独到,大致勾勒了当代科幻研究的热点主题,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研究及创作领域的认可。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称赞该书是“一本覆盖了科幻史、批评方法、内容主题的大文集”。他认为“这本书对当前正在高校进行科幻学习或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科幻科研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吸纳观点、探测研究方法、了解研究规范的优秀读本。而其中的内容对喜好科幻的普通读者也很有价值”。
据该书主编之一、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美国研究高级讲师法拉·门德尔松介绍,《剑桥科幻文学史》旨在向读者介绍科幻文类及其相关研究,有鉴于此,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勾勒科幻历史,讨论主要作家、编辑以及形成科幻文学结构的人和市场力量;第二部分有关科幻批评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论文集,这些论文探讨了评论家和作家公认的科幻本质问题。因该书作者的母语都是英语,因而,所涉皆为主导了二十世纪科幻的英语科幻小说。
法拉·门德尔松表示,之所以对《剑桥科幻文学史》一书结构作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相信读者非常了解科幻的内容,也清楚本书作者有着同样的研究水准。他指出,事实上,科幻本身一直就处在争论之中,它的某些情节特点和比喻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认识。本书的文章常常互为参考,有些是活跃在评论界的学者撰写的,有些则是支撑科幻市场的科幻迷撰写的。“一般来说,读者都期待看到科幻小说描述的事件发生过程,而不是事件结果,当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用到相关批评工具,可这些批评性工具本身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在科幻领域科幻迷派别各异,评论家也是山头林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主题性论文数量过多,还有些人会不同意某些论文中认为科幻出现于二十世纪的观点,他们倾向于把时间推到十九世纪或者更早。这些不同意见本质上还是源于科幻,因为文学和读者的标准及要求迥然有异,导致科幻写作模式大相径庭。尽管科幻电影场场爆满,但科幻文学却并不普及。”在法拉·门德尔松看来,理解科幻的最佳途径就是把书中许多评论家提出的理论和范文结合起来阅读。
惊异感是科幻的情感核心
科幻究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如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又怎么可以产生越来越大的科幻读者群?这是很多人深感兴趣的问题。“本书收录国际杰出学者的研究,并由历史上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出版社出版,足以说明科幻研究三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美国知名科幻小说家詹姆斯·冈恩介绍,科幻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1896年弗兰克·蒙塞创办的“纸浆杂志”。早期各种地方杂志和周报充斥着大量历险故事,1915年,随着《侦探故事月刊》的出现,杂志开始专业化,1919年《西方故事杂志》和1921年《爱情故事》两份杂志相继诞生。从卢森堡移民来的雨果·根斯巴克一直坚持出版载有科幻故事的科普杂志,1926年他整合资源加上他的勇气创办了《惊奇故事》。不久,其他类似杂志也开始出现,新的作家和粉丝蜂拥而至,于是,一个文学体裁就这样诞生了。
詹姆斯·冈恩说,尽管科幻故事和科幻作家聚集了起来,但作家们写的并不全是科幻小说,甚至那时都没有科幻这个概念。凡尔纳的历险小说被叫做“奇妙的旅行”,威尔斯的故事和小说叫做“科学浪漫故事”。根斯巴克于1929年确定科幻小说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法拉·门德尔松则进一步分析了科幻小说写作的内容和方式。他指出,因为科幻小说乐于从其他类型小说中汲取情节结构,所以人们常常很难把这些小说归类于科幻。那么,科幻小说自己的叙事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目前好像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如果说是最具科幻小说特色的东西,那就是‘惊异感’了。惊异感是科幻小说的情感核心。”法拉·门德尔松介绍,在科幻小说发展的前十五年(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美国杂志中大部分故事如杂志标题《惊奇故事》《惊异》《惊悚奇迹》一样都含有惊异等字样。最早的科幻小说主要依赖新发明创造,或者到达一个新的地方,那个时候读者读到这些就够了;他们可以站着凝视飞行的城市,或者惊诧于超级武器的威力。小说以描述性为主,由不熟悉环境的主人公向读者进行讲述,或者以读者的名义旁听某个讲座。几乎所有的故事结局都是宇宙和平,或者某项发明和发明家遭到毁灭,之所以结局安排成这样,是因为作家也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因而只能使用类似于“醒来是一场梦”的手法,也许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结局感。为此,他认为是“惊异感这一核心让科幻继续壮大”。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