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罕须竹
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与宇宙学家霍金逝世,享年76岁。
我们的世界失去了一颗闪耀的明星。
霍金的子女露西、罗伯特和蒂姆发出了如下声明:
我们深爱的父亲已于今日辞世,我们为此感到极度伤心。他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卓越的人,他的工作成功将会在未来许多年继续存在下去。他的勇气和坚持以及他的天才与幽默鼓舞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他曾经说过:‘如果不能为你所爱的人提供一个家,宇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将会永远怀念他。
作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的主要成就,是证明了奇性定理和提出了黑洞辐射假说。他的名气达到巅峰,是因为1988年的畅销书《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致力于向普通读者科普宇宙的起源、发展、命运以及黑洞等相关理论,广受大众欢迎,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物理学科普著作。
《时间简史》中译本初版于1992年推出,如今全球的销量早已突破1000万册。
他将自己的知识与理解传达给别人,激发了无数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霍金曾唱过一首《银河之歌》。
歌词写道:“试着想想,你站立在一颗处于演化中的行星上。它正以每小时900英里的速度进行自转,同时用每秒19英里的速度沿着轨道环绕太阳……所以请记住了,当你自觉低人一等又或是无所依靠的时候,要想起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莫过于你的出生。接着祈祷太空中的某处还存在着智慧生命,因为在这颗该死的地球上连个屁也没有!”
以科学的气质,唱出了科幻的情怀。
霍金与科幻的渊源非常深厚。
他喜欢阅读科幻小说。
据他本人说,在剑桥大学上学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科幻小说上。
有轶事为证:
导师为组内的4个学生留了一系列题目,要他们在下个星期完成。在要进行讨论的那天上午,其中3个学生在公共休息室遇见了霍金,他正低着头读一本科幻小说。
“你觉得这些题目怎么样,史蒂芬?”一个学生问。
“噢,我还没做呢。”霍金回答。
“你最好做一下,”他的朋友说,“我们3个上星期一直在做这些题目,只解出其中的一道。”
后来在去上辅导课的路上,他们又遇见了霍金,并问他题目解得怎样了。“噢,”他说,“我时间不够,只解出了其中的9道。”
具体读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上学时的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科幻创作方兴未艾,而源自英国的“新浪潮”科幻思潮又正悄然兴起的科幻繁盛时期。这让人浮想联翩。
能确定的是,霍金是《神秘博士》的死忠粉,曾在13年表示希望看到女性饰演博士。
第十三任神秘博士是女性,但霍金却来不及看到了。
霍金也爱《银河系漫游指南》,今年BBC新出的广播剧《银河系漫游指南:六角相》中,他就有参与声演。
广播剧于2018年3月8日播出,未料不久霍金就与世长辞。
除了看,霍金也写。
他与女儿露西·霍金共同写作了一系列儿童科幻小说,故事围绕一个叫乔治的男孩进行。他在偶然情况下,遇到了宇宙学家埃里克,并在埃里克研制的超级电脑“宇宙”的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神奇的太空旅行和宇宙冒险。
霍金通过主人公的种种宇宙历险,向儿童读者揭示现代宇宙学中,关于太阳系、小行星、黑洞等天体运作的最新认识。因为是面向儿童的读物,所以霍金特别注重情节曲折、语言风趣,以及叙事的悬念感,使整个故事趣味盎然。
他自信地说:“我没见过与《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类似的书。我认为它独一无二。”
这系列的前三部已在国内出版,分别为《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乔治的宇宙寻宝记》《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系列的后两本尚无中译本。
除了写,霍金也演。
比较知名的是他在《生活大爆炸》中的数次客串。
第五季第21集,被偶像指出错误的谢尔顿晕倒在地。
2017年的斯塔尔慕斯节上,为表彰《生活大爆炸》对科学传播的意义,史蒂芬·霍金还向该电视剧颁发了霍金科学传播奖章。
霍金首次亮相荧屏,则是在1992年的《星际迷航:下一代》中。
剧中,霍金与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牌。
他多次以动画形式参演25年常映不衰的《辛普森一家》,并亲自配音。
现实中,霍金开玩笑说:“我希望我不会使用拳击手套,尽管有时候我很受诱惑。”
当然还有《飞出个未来》。
“嘿!史蒂芬·霍金!你是不是发明了引力的物理学家?”
此外,霍金担当了科幻剧集《科幻大师》的片头解说;曾出现在科幻情景喜剧《红矮星号》中。
还被做成了乐高积木。
霍金曾说:“科幻能够激发想象力,并消除对未来的恐惧。”所以他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科幻作品的喜爱与支持。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霍金对科幻作品的真正影响,来自他的思想。
首先是“大爆炸宇宙论”。
20世纪50年代时,人们公认的科学观点是宇宙恒稳态理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从未有过开始或结束。
而大爆炸宇宙论则成为了今天的常识: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且宇宙还在不断加速膨胀。
大爆炸宇宙论的想法并非霍金原创,但他的论文证明了它的工作原理,使得这个理论深入人心。
于是有了《生活大爆炸》的片头。
大爆炸生成了漫威宇宙最重要的无限宝石。
在《银河护卫队》里,“收藏家”坦利亚·帝凡解释了无限宝石的来历:“在宇宙创立之前,曾有六个奇点。在宇宙爆发出了实体之后,这些奇点便浓缩成了数个晶体,也就是……无限宝石。”
每颗宝石都象征着一种不同的宇宙方面(空间、心灵、现实、力量、灵魂、以及时间)。
《飞出个未来》、《星际之门:宇宙》、《危机边缘》……这些科幻作品中,编剧也多次利用大爆炸理论构成剧情。
然后是“黑洞理论”。
在经典引力论的框架里,黑洞只能吞噬物质,而不能吐出物质。既然观察不到物质,黑洞就成了一种无法被证实的东西。
1974年,霍金发表了《黑洞在爆炸吗?》一文,证明了黑洞并不是有进无出,而会产生辐射。这种辐射后被称为“霍金辐射”,也是探测黑洞的终级方法。
霍金的黑洞理论,帮助天文学的观测证实了黑洞的普遍存在。而今,宇宙中存在黑洞,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于是《星际穿越》里,才出现了那个被霍金称为“迄今最为真实”的黑洞。
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成就了这个有史以来最精准的黑洞模型。
而各种科幻小说、影视剧中对黑洞的描述和探索,更是数不胜数。
在丹·西蒙斯的科幻经典《海伯利安》中,地球就是被一颗人造黑洞毁掉的。这篇小说还直接致敬了霍金——里面的太空旅行船由“霍金驱动器”驱动。
1979年的科幻电影《黑洞》,还直接采用了霍金当时的黑洞学说(后来霍金修正了他的理论)。
科幻创作中,还有一个常见概念是“虫洞”。
虫洞是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时空不同区域的狭窄隧道。根据理论假设,物质有可能能够通过虫洞实现瞬时的空间转移或者时间旅行。
当前的普遍观点是,尽管宇宙有可能生成虫洞,但非常小,比分子甚至原子还小,而且处在不断消失和形成的过程中,无法被利用。
但霍金与一些人(其中包括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认为,操纵负能量可以稳定虫洞并实现允许人类大小物质的双向穿越。
《星际穿越》中的永恒号太空船正在接近虫洞。
这让科幻作品中的很多概念都得到了理论支持:光速旅行,时间旅行,甚至平行宇宙之间的旅行。
烧脑科幻电影《死亡幻觉》,就受到了虫洞理论的直接影响。
想要理解《死亡幻觉》,就先要知道什么是“虫洞旅行”。
科幻影视系列《星际之门》,则整个系列——5部电影、3部电视剧、1部动画系列、多本小说和其他的衍生作——都是以基于虫洞的传输设备网络“星门”为中心的。
2009年日本博览会所展示的星门模型。
还有一些物理概念,尽管霍金没有在实际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但他作为科普工作者,也促进了这些概念在科幻作品中的发展。
比如“平行宇宙理论”。
霍金主张对平行宇宙进行多元宇宙解释,也就是说,有无限数量的平行宇宙与我们并存。这些宇宙不局限于我们现实的变化,甚至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和常数。
与平行宇宙理论有关的科幻作品很多,其一就是《星际迷航》。在1967年10月6日播出的《星际迷航:原初系列》第二季第四集《镜子,镜子》中,就出现了平行宇宙,并在此之后得名“镜像宇宙”。
镜像宇宙中的帝国战舰进取号的舰长柯克是一个杀人狂魔,斯波克则满脸胡子。
漫威和DC也借助平行宇宙概念,用同样的人物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以便使得不同系列的漫画在设定上不产生逻辑上的冲突。
在这个体系下,又衍生出了《死侍屠杀死侍》这种“杀光平行宇宙的自己”概念的作品。
经典科幻电影《蝴蝶效应》,以及李连杰主演的《救世主》等,众多科幻作品利用了平行宇宙概念。
再比如“适居星球理论”。
霍金曾说:“我想他们(外星人)中有的已将本星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很可能会成为宇宙中的游牧民族,天天思考如何征服他们所能到达的星球。”
这个理论支持了无数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电影,比如《独立日》、《洛杉矶之战》、《世界之战》……
2012年的科幻电影《超级战舰》,情节更和这一理论几乎全然一致,外星舰船一收到人类讯号,马上着手侵略地球。
看起来像邪恶的悠悠球?
显而易见,这个理论也为《三体》的一些故事和“黑暗森林”理论提供了支持。
刘慈欣的小说里,常常出现霍金这个人物。他甚至将自己念念不忘的一个问题,借《朝闻道》中的霍金之口,向宇宙问出。
“如果你有机会看到外星人,你会跟他说什么呢?”
在《中国太阳》里,大刘畅想了霍金长命百岁,登上太空的生活。
没有人想到霍金能活过一百岁,这既是医学的奇迹,也是他个人精神力量的表现。当近地轨道的第一所太空低重力疗养院建立后,他成为第一位疗养者。
……
在散步时,丝毫看不出霍金的瘫痪,也许是有了操纵电动轮椅的经验,他操纵太空服上的微型发动机与正常人一样灵活。
然而事实终未遂愿,科技没能赶上霍金的脚步,他先我们而去了。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写道: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
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
在这个极其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所处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
因此,我们试图理解这一切的含义。
并且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
所以,我们今天怀念他。
不仅是怀念一位科学巨人,更是怀念一位共同的朋友,怀念那个启迪了我们对宇宙、黑洞和时间的最初概念的人。
他让我们理解了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
但也不必太过悲伤,因为他的思想,不仅在科学领域中,还会在科幻领域中,在我们不断的诠释和演绎下永存。(授权转载)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