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刘慈欣凭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为亚洲首次摘得“雨果奖”;2016年,郝景芳拿下“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此外,中国科幻作家夏笳、李恬连续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作品,引发世界关注。中国科幻文学突然给人一种爆发的感觉,难道世界科幻文学进入了“中国时间”?
《三体》获奖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刘慈欣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曾令科幻迷十分兴奋,因为此前从没有来自中国的科幻作品被“雨果奖”青睐。刘慈欣的《三体》从憾失提名到重回榜单经历了各种波折,让人们为它能不能得奖捏了一把冷汗,最终获奖被认为是一件“破天荒”的事。
如今中国科幻文学作家再次摘得“雨果奖”,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是,“雨果奖”离中国的距离并不远,中国科幻文学获得国际肯定不再是一种偶然。《三体》获奖是世界认识中国科幻文学的开始,大门打开,更多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世界科幻是否进入了“中国时间”?《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把“雨果奖”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的青睐,归因于世界科幻文学正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国内科幻文学权威期刊,《科幻世界》杂志聚集了国内绝大部分科幻文学作者,姚海军几乎对每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作者都非常熟悉。
姚海军说,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沉寂,1992年开始复苏,到今天有了比较深厚的积淀,陆续涌现出一批好作品和有才气的作家。尽管中国科幻文学整体上还存在作家队伍规模过小、产业链不完备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不妨碍优秀作者的不断出现,并在世界科幻文学舞台崭露头角。这些优秀作者,让科幻文学从业者逐渐充满信心。
的确如姚海军所描述的,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文学作者走上世界的舞台。2015年,两位成功“登陆”《自然》杂志的中国作者——一位在当年5月发表了科幻小说《水落时出》的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生李恬,一位在6月初发表了《让我们说说话?》的夏笳,也曾引起读者圈及媒体圈的小小轰动。这一个又一个消息的来临,如同人们午夜被从睡梦中叫醒,有点惊讶,有点兴奋,也有点晕。
中国科幻文学发生了质变
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科幻文学是一种通俗文学;但与其他类型文学不同,它又是雅文化特征非常浓的类型文学。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丝毫不亚于主流文学,虽然其文学特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广度会差一些,但其对人类本源、世界本源的关注和思考,却比一般文学类别更加深邃有力。
中国科幻文学能够不断被世界所认知,最重要还是品质上的提升。姚海军认为,自1997年之后,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其中刘慈欣就是一个杰出代表。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中,有宏大的世界构架,大一点可以讲到宇宙文明,小一点则涉及我们这个星球未来社会的格局。在过去,中国科幻小说很少有这样长远而复杂的构架,更难寻找到对未来社会全景的描绘。而在刘慈欣、王晋康为代表的中国优秀科幻文学作家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构架。此外,在陈楸帆、宝树、夏笳等新一代科幻作家身上,我们能看到对现实生活的关切,中国科幻界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今年69岁的科幻作家王晋康,也明显感受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变化。王晋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科幻作家之一,自1992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在科幻文学界坚持了24年。他是18届银河奖得主,被誉为中国科幻的“泰山北斗”。中国科幻最低迷的时期,他曾凭一己之力支撑中国科幻的大格局。
王晋康告诉深晚记者:“我有一种感觉,世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也正意味着对中国的关注。”王晋康说,与其他文学品种不同,科幻文学是与国家发展、经济形势“正相关”的一种文学类别。国势越强,科幻文学的受关注就越大。如今,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萌发了走向世界的势头,此后如何发展,不仅要看中国科幻文学作家的努力,还要看我们国家今后在世界的影响力。
打破科幻文学的边界
近些年来,国内对世界优秀科幻文学的大力出版,也是对科幻文学创作的一种促进。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深深受此影响,逐渐成熟,并形成对照效应。
刘慈欣曾直言,是克拉克让他产生了写科幻的念头,他是国内第一批科幻迷。1981年,刘慈欣参加高考的这一年,第一次读到了克拉克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那种广阔、深远的感觉给了他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此后,克拉克就像一个始终摆脱不掉的存在,哪怕今天,刘慈欣已是国内科幻文学领域屈指可数的代表作家,他的“三体”系列被评价为“放到国外也毫不逊色”,但刘慈欣仍说:“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曾于2014年摘得“星云奖”年度最佳长篇小说、美国作家杰夫·范德米尔的《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也于今年8月推出了中译本,《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融合了奇幻、悬疑、惊悚等新元素,打破了传统科幻作品的边界。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包括《湮灭》《当权者》《接纳》三部。该系列小说围绕解密神秘X区域而展开。X区域是一处沿海的“原始荒地”,也是政府严禁进入之地,到此地的人或“活物”,几乎都会不明死亡,而且毫无任何踪迹可言。为了一探究竟,专门研究X区域的机构——南境局派出第十二支勘探队进行实地探秘,但依然没有解除死亡的魔咒:这些勘探队员要么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回来后集体患癌而死……整个南境局被这种恐怖而诡异的气氛缠绕着,关于X区域的一切只是猜测,未有定论。
反观中国科幻文学作家,刘慈欣、王晋康的作品不仅得到了诸多国内出版社的争抢,还先后在国外出版。《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英文版曾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6年1月分三步在美国出版发行,并曾在短期内冲到亚马逊排行榜30余名。
王晋康则告诉深晚记者,仅就他个人而言,已经感觉到科幻文学出版的迅速升温。不仅国内多家出版社要求再版他之前的作品,包括亚马逊等国外出版机构,也找他商谈英文版。随着中国科幻文学高潮的来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科幻文学作家的创作环境越来越好了。
科幻文学作家,在打破着创作的边界;不同国家的创作者,也在打破科幻文学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中国科幻文学作家的努力,已经让世界科幻文学的舞台少不了“中国元素”。如果说,对世界科幻文学是否进入“中国时间”还有所怀疑的话,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科幻文学进入了一种多元化时间,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分支。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