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头脑,能够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8日在阿联酋迪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当天,刘慈欣在迪拜参加阿联酋航空文学节并举行与读者见面交流会,现场座无虚席。随后,他还为大量排队等候的读者一一签名。
刘慈欣说,科幻文学作品能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产生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青少年读者应该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刘慈欣说,他曾经喜爱过列夫·托尔斯泰、阿瑟·克拉克和王蒙的作品。“正是我阅读过的这些作品让我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他表示,中国科幻作品要想获得世界性的影响力,得到外国读者的认可,必须要能讲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把科幻本身不可替代的部分发挥出来,给国外读者不一样的感觉,这样才会有影响力。
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2015年获得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三体》已经被译成近20种语言面世,希望今后能出版阿拉伯语版的《三体》。”刘慈欣说。
谈到由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国内取得票房成功,刘慈欣认为这主要是电影主创团队努力的结果,自己的作品只是一个背景和起点。他认为,这部电影整体上有出人意料的进步,但跟美国制作的科幻大片仍有一定差距。“作为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很鼓舞人心,进步主要在特效、科幻理念和如何用中国人的情怀讲故事。”刘慈欣说。
刘慈欣表示,虽然《流浪地球》取得成功,但不能照葫芦画瓢都走这条大投入、大制作的路,那肯定走不通。他期待未来的中国科幻电影风格多样化,但现实是目前还缺少欧美科幻电影完善的工业体系,缺少包括科幻特效、科幻编剧在内的专业人才等。
在被问到科幻是否会因科技发展而没落时,刘慈欣回答,有这个趋势,但科幻电影和科幻文学要分开来看,科幻电影将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科幻文学的前景不明朗,原因比较复杂,但的确存在读者群和创作群都在减少的现象,也缺少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
“科幻小说只是把各种未来的可能性排列出来,至于哪一个会成为事实,这不是科幻作家能够预测的。”刘慈欣说。
每日荐书
去年年前,我最后一次见小玲,是在我导......
莫名的,在一片沉默之中,我突然接收到......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