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的双重剧毒--中国数字科技馆
首页  >  音视频  >  音频  >  科学60S

鱼翅的双重剧毒

所谓“夜帝”,缺乏证据支持(科学60S) 0:00/0:00
曲目数: | 最新发布时间: 2018-02-05 浏览数:
简介:

Shark Fins Contain Toxic "One–Two Punch"
鱼翅的双重剧毒


Sharks can accumulate both methylmercury and a toxin called BMAA, which can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human consumers. Christopher Intagliata reports.
在鲨鱼的体内,甲基汞和一种叫BMAA(β-甲氨基-L-丙氨酸)的毒素累积,两种毒素对人类消费者产生协同损害效应。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亚塔报道。


撰文/播音:克里斯托弗·因塔利亚塔(Christopher Intagliata)
翻译:杨枭
审校:吴非


Living at the top of the food chain, sharks can accumulate dangerous levels of methylmercury. So much that pregnant women and children are advised not to eat shark at all. But sharks can accumulate another toxin too, called BMAA, which has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hich could be bad news for shark eaters.
因为位于食物链顶端,鲨鱼体内积累了高剂量的甲基汞,孕妇和儿童被建议不要食用。但是,鲨鱼体内还积累了另一种叫做BMAA的毒素,这种毒素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这对鲨鱼肉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噩耗。


"Mercury in combination with BMAA is a one-two punch." Deborah Mash, a professor of neur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s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 "These are two synergistic toxins. So even if there are low levels of exposure from the mercury or the BMAA, when humans are exposed to both of these toxins, then they will have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nervous system."
 德博拉·马什是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她表示:“汞和BMAA的结合无疑是个双重打击。这两种毒素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即使人们接触低剂量的汞和BMAA,它们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协同的毒害影响。”


BMAA starts out in cyanobacteria, and travels up the food chain through crabs and shrimp and fish. And, a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all the way to sharks. What Mash and her colleagues wanted to know was how widespread the problem was, and if the chemical often appeared alongside mercury. So they analyzed fin and muscle samples from 10 species of shark—55 individuals in all—from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And they found BMAA and mercury in all 10 species. Suggesting that exposure to that "one-two punch" could be pretty common. The results are in the journal Toxins. [Neil Hammerschlag et al.,Cyanobacterial Neurotoxin BMAA and Mercury in Sharks]
BMAA从蓝藻进入食物链,之后通过虾、蟹和鱼向食物链上端攀爬直至进入鲨鱼体内。马什和她的同事想要了解这个现象的广泛性以及BMAA是否常与汞一同出现。为此,他们分析了鲨鱼的鱼翅和肌肉样本。这些鲨鱼来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十个不同的物种,共55只。在全部10种鲨鱼体内,他们都发现了BMAA和汞,足以表明“双重打击”普遍存在。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Toxins期刊上。


It's still not clear at this point what sort of risk this occasional exposure through food might have. Still, Mash isn't waiting.
尽管对于通过食物接触毒素产生的风险尚不明确,但马什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I myself would not want to be exposed to BMAA or methyl mercury in my diet by eating shark fin or shark meat or taking shark cartilage products. We already know that mercury is toxic to our health. And we already know that BMAA plus mercury is a very bad mix for the brain. So people need to be concerned, and I think that's not only for the benefit of us as consumers, but also to the poor sharks, who are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我自己并不想因为食用鲨鱼肉或是软骨制品而接触BMAA或是甲基汞。我们已经知道汞对健康的危害,也已经知道BMAA加上汞对大脑的混合伤害。所以,我认为人们应该提高警惕,不仅仅为了消费者自身的利益,还要想想可怜的鲨鱼,它们正在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


Conservationists have argued for years that sharks should be spared. Maybe now that it's us who are threatened... people might finally start to leave them alone.
很多年来,环保主义者一直在主张我们应该放过鲨鱼。或许现今轮到我们被威胁了……或许人们终于可以真正地放过鲨鱼了。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shark-fins-contain-toxic-one-two-punch/

(题图来源: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专辑里的声音
所谓“夜帝”,缺乏证据支持
飞蛾的绝命混合毒药
入侵的海狸把冻土地带变成了池塘
太空猫——铸座铜像纪念它
笼罩太阳能电站上空的雾霾
重复的声音对大脑来说就是音乐
科技巨头欲为底层十亿人而创新
地中海式饮食确有其效——只对上流人
辐射可能有助心脏恢复其节律
虫子知道你想要什么
鸟类羽毛发出的警戒音
报导旱灾或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
我们现在生活在非自然世界
免费热线解决人类野生动物冲突
针对致命分心驾驶的“消息分析仪”
智能表面消除溅射
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不会提高乘车时工作效率
道路噪声使鸟类生存艰难
“力量姿势”站不住脚
警用身体相机缓解警民关系
新杀虫剂使蚊子炸裂
智能管理将使更多发明进入市场
车贴让高速路更有人情味
比特币是否有优势?
1%站在牛背上的祖先
这种毛毛虫一烦恼就吹口哨
部分疟蚊偏爱牛而非人类
通勤模式帮助预测流感暴发
岩画中可能记录了公元1097年的日食
计算蔓越莓产量的新方案
母乳喂养降低婴儿遗传性哮喘风险
白桦在漆黑的晚上枝条会低垂
生物识别新技术:通过心跳识别你
社交网络可以勾勒出你的联系人画像
跟随我们飞到火星的微生物
寒潮之中蜥蜴群中的自然选择
电鳗出水,电力更强
日食,只看一次怎么够(上)
听懂了吗,动物世界中到处都有的惊吓之声
海啸带给物种的一场越洋旅行
蜥蜴看见红色就会逃跑
气候变化下狂奔的北极熊
一个喷嚏响,一只非洲野犬投一票
六世纪前闪现的恒星得到了解释
玻璃窗阻碍蝙蝠回声定位
放牧影响鸟类觅食
气候变化或导致鱼类“缩水”
细菌可抵抗最新抗生素
富兰克林避雷针背后的政治意图
教计算机欣赏风景
用蝇卵推断死亡时间
湿地为城市省下数亿美元
“购买”时间能让你更幸福
全球变暖加剧美国贫富差距
啤酒腌肉可以减少烧烤产生的致癌物质
树木代替草坪拯救缺水的天使之城
法国总统挖美国研究人员墙脚
为何基督教让鸡走上一条新道路
最复杂的分子结
迷幻剂作用机制
部分旅馆臭虫目击可能是假信息
气温上升降低北极熊汞摄入
科学家发现大型外星天线?
番茄酱一样的青蛙唾液
染色体战胜伪鱼子酱
河水清理让鲱鱼回归
阿拉斯加推进室内农业
为什么这个研究员为科学游行?
选择性繁育将狐狸驯化成宠物
混凝土新配方可以减少裂缝
强冲击可能导致火山爆发
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主任提出关于生物和政治威胁的警告
运动手环难以计算卡路里
蜜蜂更喜欢含尼古丁的花
寨卡热病毒和多种先天缺陷有关
远眺利于缓解近视
紫外线破坏小星系恒星组成
食物链 “底端”被大量污染
尼安德特人牙齿样本表明其更友好
蜘蛛吃掉大量小猎物
污染随温度峰值达到峰值
传粉者以自身偏好塑造植物
杀虫剂添加剂可能是蜜蜂死亡的原因之一
医用大麻面临药物名单困境
低生态多样性导致花季提前
最后一代猛犸象的基因突变
在木卫二上寻找生命
如何寻找长引力波
红辣椒可减轻小鼠肠道炎症
高糖分饮食使苍蝇死亡
健康生活方式也能互相传染?
夏威夷乌鸦即将回归野外
肠道微生物能够帮助饥饿的苍蝇保持活力
蚂蚁依靠天体线索倒行
洞穴泥土中发现古代人类DNA
一条带有彩色边缘的小鱼
像蛇一样敏感的温度传感器
孔雀鱼群抵御天敌的友情保护
墨西哥湾死水区让虾变得更小
司法科学:存在错误的审判
热烈提倡发酵食品
风暴是极端的侵蚀者
生命对话因外行星而更生动
早期微生物抵御哮喘
将布朗克斯动物园带进你的客厅
喂鸟器也会吸引鸟类捕食者
最大的河流在我们上空
猴子报复敌人的密友
两字让CDC沉默
毛囊能够无痕愈合伤疤
增长的苏伊士运河水下入侵者
遮阳伞与防晒霜双管齐下,最有效防止晒伤
有伴侣的男性更吸引女性
非洲企鹅的生态陷阱
南极逆雪球效应
超级杯零食需要做这么多运动消耗
局部低温可能消除环境怀疑者们的疑虑
降温涂层使你越晒越冷
混凝土中缺陷可以增加它的强度
你的血液可记住了你的登山之旅
蝙蝠学习对抗白鼻综合症
成年雌性虎鲸可能引发它们母亲进入绝经期
为万亿生命而吃,所以请合理膳食
虚弱的小猪可能悄悄借助强壮兄弟的帮助
小部分飞行员有自杀念头
怀孕让大脑为当妈妈做准备
光子芯片可加强智能手机加密
NIH主管看总统换届
迁徙候鸟喜欢湖畔
地衣——三种生物不嫌多
埃博拉病毒近期变得更具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近期变得更具传染性
微生物帮助熊冬眠
克拉克·肯特的“隐身”眼镜
高学历罪犯赚钱更多
世界荒野面积20年内减少百分之十
揭示水熊虫超强生存技能的奥秘
免疫草原土拨鼠可以拯救雪貂
小脑鸟类更易中弹
猩猩通过识别成分选择鸡尾酒
网络社交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
高纤维饮食保护肠壁
军舰鸟迁徙数月
林地减少致使全球气候像经历了一次厄尔尼诺
水獭们由“公厕”发展起来的群居生活
猎鹰“巡逻员”阻止鸟类入侵水果农场
对狗的研究改进炸弹探测器
DNA样本发现海洋中大量鱼类
“打哈欠”可以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啄木传信
狮尾狒的叫声符合语言学定律
新纪录片披露快球的科学依据
“失眠”容易导致“脸盲”
“饿肚子”的北极熊
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
未来水獭皮潜水服会更加温暖
低沉声音更具说服力
花朵通过化学“鸡尾酒”诱骗蝇类授粉
向微生物供氧清除泄漏石油
大象脚印成为小动物的避风港
鸡散发的气味可驱疟蚊
北极传粉昆虫前途未卜
各地巡回宣传?选民不买账
鱼翅的双重剧毒
用鸽子替代儿童检测血铅
诺贝尔物理学奖——物质奇异状态的奥秘
黑洞模型重塑霍金预言
用“大红斑”解读木星上层大气温暖的秘密
大迁移的基因馈赠
科研推荐信,也要看性别
赌博推动科学进步
2600年前约旦人已广泛识字
新月和满月时更易发生大地震
加固海狸水坝帮助恢复鱼类数量
墨西哥古城曾驯养兔子
爆米花味的熊狸
污染:风暴强化剂
野生动物可与狩猎者共同生存
格林兰鲨——脊椎动物中的长寿冠军
遥控车门实则是安全漏洞
让鸟儿呈红色的物质
最古老的中国啤酒制造厂
猫鼬与疣猪的奇妙共生关系
蜥蜴的条纹障眼法
人类——獾类眼中的超级捕食者
人鸟合作共享蜂巢奖励
火星上发现海啸痕迹
用电流使巧克力脱脂
夫妻问题预测算法
群居蜘蛛:我们需要大胆与谨慎的伙伴
细菌乘着撒哈拉的沙尘抵达加勒比海
结构特殊的新型微生物
看着做!猴子们!
人耳能分辨出高品质音乐吗
暴雨期间的农田可以释放碳雾
世间万物
美国每年有6400人死于疲劳驾驶
雄性狐猴是调香大师
带有“艺术”标签的照片与房价攀升的联系
怯鱼成群
微型机器人清除废水中的铅
高温是落石发生的微妙原因
微生物或使碳封存适得其反
抗生素不敌菌株联盟
已婚夫妇比单身人士更容易变胖
会变色的智能玻璃
干细胞对抗糖尿病
绿色浇灌适得其反
泣蜜求援
类星体放出20%于光速的风
饲料添加物让动物少放屁
人造噪音影响海洋生物
麦莉·塞勒斯与通心粉构成脑波身份认定方式
地球:激光隐身
白鹤沉迷拾荒
环境太吵?手语当道
2600年前的约旦人普遍识字
熊人速递
孪生黑洞碰撞发出引力波
用回声数蝙蝠
高手眼中的世界
医疗数据遭绑架
城里的鸟儿更会玩
短吻鳄会保护附近的鸟类
恐惧使蜘蛛变大
太空藏宝图
减少碳污染节约医疗费用
宇宙光的无线电波
治愈鸦片流行的处方
虾姑壳为次世代计算芯片带来灵感
识牙寻踪
十亿太阳事件
鲨鱼可以闻到回家的路
火山爆发对恐龙灭绝的影响
更少碳排放,更少医保钱
HPV疫苗应同样用于男性
超级碗“食用”指南
蜥蜴:合“色”求生
微生物帮助熊准备冬眠
囤积狂鸟类帮助树木对抗气候变化
塑料污染影响蚝类繁衍
气候变化:无辜的受害者
抗氧化补剂的作用仍不明确
格陵兰融冰使海湾更为肥沃
蛋尽鸟绝
肠道细菌减轻小鼠的疟疾痛苦
长毛象遗体揭示最早的人类北极圈活动
音感可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善交猩猩好肠胃
强力球乐透的必胜法
获取枪支的难易程度会影响自杀率
冥王星的“除名者”称其发现新的“第九行星
叫声揭露新鸟类物种
基因决定天鹅是否惧怕人类
河马的炭疽疫情之谜
更准确的肠道微生物“人口普查”
奥巴马指出枪支暴力研究的阻力
预测血糖
印度:转角遇见豹
小鱼快进化
细菌吃药:减少小鼠心脏病风险
西南松柏面临气候挑战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正确的地区
光导芯片
反进化论立法通过修改呈现弱化趋势
短信戒酒
不只蜜蜂在授粉
奔跑吧,北极熊!
90国联名呼吁更强力的气候应对措施
联邦注资针具交易项目
海鸥啄死幼鲸
过敏源于尼安德特人?
非洲新路环境代价高
冰人奥兹死于腹痛
蟑螂便便为信
优劣不同,偏见不同
细菌告诉你:别吃了
鸣沙之因
大脑节律与音乐节拍同步
胖爸爸,胖儿子
细咽慢嗅更美味
亚马逊丛林的树木普查
石器时代养蜂人
砂下古河
人造声带
评论中的歧视
女性候选人面临的隐性偏见
咖啡机养细菌
蛋蛋换声音
城市果树硕果累累
采购食物:习惯优于喜欢
野外游会“驯化”野生动物
西北海岸的甲烷羽流散发
声音抗虫
聆听北冰洋
雷龙摆尾!
驾多就熟
高原反应,来一杯甜菜汁吧
犯罪连续剧影响性认知
打乱习俗利于维持头脑清醒
雌鼠献声
Apple减少iPhone云端的关联
鲸鱼便便带动元素循环
秋天来了,什么时候去赏叶呢?
磁场是候鸟的地图
中国制造带来的高碳排放
婴儿微笑为了换回微笑
远古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听力差别
房间里的灰尘正在暴露你的行踪!
自己产生的微生物“云”会一直伴你左右
自我修复材料让宇航员生命更有保障
交通噪音:另一个候鸟杀手
蛇咬高峰期与厄尔尼诺周期
低沉嗓音助力政治选举
抹香鲸也会找知己
路标多重要?能救骑行者的命!
有病吃药的蚂蚁是好蚂蚁
警惕广告的科学声明
新型太阳风暴预报系统
树木的干旱后遗症
人为什么撒谎?
不完备疫苗助长高毒性病毒
微生物诊断肿瘤
智能手杖将成为真正的眼睛
猩猩也许会“烹饪”
猩猩也爱来两杯
帕金森患者专用笔
听到尖叫为什么会恐惧?
脑电波身份证
开胃菜怎样开胃?
超重青少年或许低估了自己体重
未来宠物会是什么样?
黑洞点亮星系
多任务处理并不那么坏
大脑无法准确记忆颜色
打字风格预测疾病
听音乐并不能让人更专注
随身携带时间胶囊
木乃伊是如何炼成的?
高血压亦可防疫
宇宙的超级大嘴
垃圾食品改变大脑回路
记忆可以篡改?
“更年期”比我们想像得更强大
手机阵列预测地震
坚强的贝壳
火星旅行需防范脑损伤
回收真的值得吗?
看到红外线!
气候影响语言
边打字边充电
穿墙雷达看穿一切
智能手机,智能坠落
手机有了嗅觉
语音短信并不能为你保驾护航
猪笼草催生抗凝血导管
地球上的“小太阳”
手机监测宇宙射线
爱运动的孩子学习好
生命起源于宇宙深处?
睡眠时间,过犹不及
走一步,跌一步
用垃圾定位海洋边界
地震预测的新希望
用Carat揪出APP中的“耗能大户”
范德华力驾驭小行星
自行车头盔变身“黑匣子”
用吸铁石对付原油泄漏
在汗液中寻觅电能
大脑想象也能引发哮喘
城市清洁工—虫虫特工队
蓝光碟里的太阳能
太阳能公路方兴未艾
紫外光晒出大红斑
宇宙尘埃,难辩其源
吻,传递了爱情,也传递了细菌
机器人也可有九条命
哺乳动物祖先睡过大灭绝
严加管教只会扼杀自信
电子垃圾处理有新招
你的商品搜索结果被个性定制了吗?
第一滴水并非来自天外?
放臭屁的彗星
太阳风刮出了月表水
Apple Pay能否革新电子支付
粪便微生物抵御耐药菌
数学应用题对学生不利?!
知道了这些,你还能愉快地自拍吗?
哈欠在熟人之间更容易“传染”?
越近视,越学霸?
包办婚姻是支潜力股?
蚊子更好疟疾患者的气味
“冷冻人体”手术,拯救重伤患者
上太空收集太阳能,从此阴天没烦恼
生物一直在灭绝,可地球上的物种一直没减少
二维码有多方便,就有多危险
海洋酸化破坏鱼类嗅觉
菜鸟们,放开游戏机!
雾霾中少年,快到“公民环境监测”碗里来!
停不了的宿醉,戒不断的酒瘾
“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传说破灭
名画复原:精确到最后一个分子
活细菌结构传感器
医生的态度强化安慰剂效应
狗狗如何辨人声?
密集恐惧症是生存本能?
地球或非最宜居行星
全球变暖冻坏企鹅宝宝
春运交通考验中国空气质量
爱人的气味最性感
发抖,也许是最省事儿的减肥运动
地球人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
如何提高安检人员的专业技能
气候变化灭绝海底生物
安吉丽娜·朱莉反使公众陷入乳腺癌认识误区
超速旋转的巨亮超新星
数据都去哪儿了?
为什么缺觉会增肥?
嫌疑人在瞳仁中的现身
绿色社区欢乐多
换了新手机,旧的怎么办?
基因决定味觉
废弃卫星变身小行星探测器
大骗子们也“诚实”
每天啃苹果,远离降脂药
养只汪星人防鼻炎
人类健康需要健康环境
别把百度当“医生”
烧水壶为什么会叫?
越拖延,越痛苦
木星大红斑的“长寿”之谜
垃圾星球求解救
人一到下午,就更爱忽悠
脉冲星的SOHO探测法
睡前小酌不可取!
耀星也疯狂
干活儿太累?编首小曲儿哼哼~
爱午睡的孩子,记性不会太差
地月之水同根生
警惕浮夸的药品广告
蓝屏光线毁心情
360° 口腔卫士
航空污染需整顿!
美国政府停业,科学研究遭殃
高脂饮食伤大脑!
越冷的星际空间,越快的化学反应
教授们仍不看好MOOC
宝宝气味,妈妈心醉
不平坦的星系
蜂蜜大战链球菌
要关灯?做个拳击动作!
越大方,越孤独
和肿瘤活检说拜拜
“玩”出来的环保策略
耐药菌们,缴械投降吧~
“习惯识别”:比“指纹识别”更智能
人工智能拯救地球
情侣们在吵什么?
家用“老人跌倒检测系统”
废水发电机
捉短信谎话精
小心!此处有猫便便出没
一面完美镜子的诞生
用智能手机来验毒
海豚互相“起名字”
三岁小孩智慧多
钻进变态的脑袋
管不住嘴,也别怪压力大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