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为什么人们不会理财?

来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为何即使精通金融也难以掌握合理的财政策略


埃默里 ·内尔姆斯和丹·阿里利(Emory Nelms and Dan Ariely)|2016年2月18日

CC BY-SA 3.0 NY

        信用卡在美国随处可见—近70%的美国人都有至少一张信用卡,大多数人有好几张。信用卡为家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收入手段,使支出更有预见性稳定性。然而越来越多的信用卡以及所用的信用额度也使那些正在负债的家庭在负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他们的财政也走向崩溃。高息和消费债务使用户在未来储蓄和应急时所需资金变得越发困难。帮助家庭更好的管理和付清这些高息贷款,将显著提升他们的财政平衡。


如何直的管理债务

        尽管信用卡明显会让各个家庭负债,很多人还是无法有效地管理他们的贷款。大多数人都同时附有多种贷款,每种贷款都有不同的期限和利息。这些不同的债务需要用户合理分配有限的资产来还贷。长期而言,最有效的还贷策略是先付清最高息的债务。然而证据显示,久而久之,用户实际所采取的管理多重债务的方法很可能会让他们付得更多。例如,在我们研究中心的一系列试验中,参与者需要付清多个拥有不同数额和利息的债务。参与者每次都会先得到一张支票,并且需要分配这些资金还贷。最佳的理财策略是将所有钱分到利息最高的债务上。然而尽管参与者知道债务利息会层层加合,仅有3%(162名中5名)参与者分配的资金趋于最佳策略。事实上,大部分参与者会选择先付清额度较少的债务。


·

       很多使用最佳策略的人(包括上了理财课程的工商管理研究生)都认为先付清小额的债务不是错误,而是一种有计划的心理学上的策略。研究显示个体用户认为“逆向债务账户”,即拥有多种债务的用户被鼓励减少债务账户的总量,而非减少他们相关的总支出。


       很多心理学上的过程都基于这种对债务的反感。第一种是前景理论,即相比得到而言,人们对失去同样数额更加敏感。例如,当你和某人打赌输了,你更想再赌第二次,并且筹码翻番或一笔勾销,但若是第一场赌赢了,就未必如此。这些结果显示人们想追回失去的这种愿望十分强烈,因此解释了人们更可能先付清少额的贷款关闭账户,而不考虑他们利息的不同。


       另外人们对损失有不同程度的厌恶,并且很大程度上被重要的目标所激励。 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梯度理论。例如,当用户得到一张积分券,购买一定次数的咖啡后就能得到一杯免费咖啡,那么当他们越来越接近能那杯免费咖啡时,他们就更攒劲地买咖啡了。目标梯度理论认为,消费者很可能想努力(或分配他们有限的资源)付给那些少额的债务,以此付清所有债务,即使这些利息和长期费用比其他更大的债务少。


       更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并未有效地考虑利息长期后的叠加和增长。例如,当人们决定退休金投资时,调查显示人们少算了他们贡献在未来的价值。就债务而言,这意味着那些选择使用信用卡并且有欠款的人,并没有完全理解他们将来在这些债务上要支付的所有费用


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们该如何减少债务呢?

        有很多策略和干预措施可能帮助我们,使我们长期的支出最小化。例如,不论你欠款多少,都设置成自动还款给最高息债务,以防每个月在理性和直觉间地纠结。另一种方法是塑造环境来保证用户合理分配资产。例如,想像如果用户可以向其银行或者信贷机构(或信贷申请)提供他们当月能付贷款的总额,那么反过来,银行或是信贷机构将会根据利息和可能的税收利益,将优化分配这些债务资金。


       不过,通常减少债务账户不利费用最简单直白的方法之一,就是合并多个债务至单个贷款。例如,如果你有五个不同的学生贷款,并且每个都有不同的利率,那么你的贷款服务商可以将这些贷款合并成整笔支付。然而,虽然重新申请贷款或者合并借贷可以省钱,很多人还是不那么做。重新申请贷款和合并贷款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掌握复杂的理财系统。特别是重新申请贷款——我们必须重新选择贷方,我们想要何种利率,在我们信用记录被调查前应该问多少个贷方。研究表明像这样复杂的界定会引起决策麻痹。这意味着我们会因为害怕做错误决定而无法决定。因此我们拖延或依赖既定的选择,即什么都不做,或者凭直觉做决定。


       为了探究让背负高息贷款的人群增加重新申请贷款比率的方法,我们做了一系列实验。在第一项实验中,我们让那些有信用卡贷款的人想像他们欠下了很多信用贷款,并且每个月已无法付清差额,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使用信用卡。然后我们向参与者展示各种重新申请贷款的信贷机构广告。当所有广告中的基本信息和贷款条款都一样时,我们随机改变了描述利率的方式。在其中一个广告中,我们指出平均信用卡利率是19%左右,新的借贷利率将接近6%。在另一则广告中,我们阐述了一万美元的贷款在不同利率下三年的利率不同。在第三则广告中,我们提供了能直观显示支付利率差异的图表。


       之后我们询问参与者如何认识这个贷款项目的实用度,以及他们重新申请贷款的意愿。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有益的,但是那些 对比过利率的人只愿意花平均4小时来重新申请贷款。那些被告知利息付款在数额上诧异的人,平均愿意花6小时重新申请贷款。而那些看到图表的人平均愿意花8小时——比只看到利率比较的人愿意多花两倍精力。


       另一项试验中,我们的目标是让拥有高息个人贷款的人在一家信贷机构重新申请贷款。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收到一封装有预先认可的申请书和贷款产品的基本信息的信。另外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收到相同的信息,但是另附一句强调信贷机构本质上拥有最好的利息,并且想帮助客户省钱。最后三分之一的参与者收到附有强调的信,并且还说客户即使不想重新申请贷款也要打电话给信贷机构。我们发现收到第三种信的参与者重新申请高息借贷比收到第一种信的参与者多三倍。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收到第三种信的人觉得他们不能再拖延了。他们必须作出决定,这逼迫他们重新申请更好的贷款。


       显然,高息债务依然是全国很多家庭财政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但是还有很多策略来帮助个体户或机构减轻负债,如根据已有贷款合并或再筹资金。当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理财心理,就可以改变人们管理债务的决定,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理财生活。


特别鸣谢Mariel Beasley的宝贵见解和MetLife 基金资助的此项研究。这项基金旨在通过使用正当财政途径和设施帮助人们建设更好的未来。

原文地址: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mind-guest-blog/why-don-t-people-manage-debt-better/


翻译:焦亦卉    审校:梁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