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获支持
瑞典、中国、英国批准相关实验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Fredrik Lanner正在准备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操作。该类研究去年四月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场空前的巨大争议,当时一个中国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但Lanner并不期望他这项探索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工作也会引起同样的轰动。一年来关于胚胎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大讨论,或者仅仅是因为时间的淡化似乎已经模糊了争议的界线——尽管这类研究被用于其他生殖生物学研究时依然被同样的伦理上的担忧所笼罩。“至少在科学界,我感觉到将这项技术用于基础研究已经获得了更多的支持”Lanner说道,他的实验在去年六月获得了批准。
他的直觉似乎在4月6日得到了证实,对于仅仅第二例即将发表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学术界的反应相对平和。由中国广州医科大学范勇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向人类胚胎导入突变,希望使人类获得对HIV的免疫能力。
“我不认为这些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有任何问题,”英国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Edinburgh)的生物伦理学家Sarah Chan说道。“这项研究并没有试图做一些依然存在伦理争议的实验。他们并不是尝试创造基因修饰的人类个体。”爱丁堡大学附属医院的伦理委员会除了批准了Fan的研究,他们表示还给另外两项胚胎基因编辑的项目开了绿灯。这些研究在伦理上没有问题,是因为它们将能促进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一位伦理委员会发言人说。
去年十二月一个由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会声明基因编辑在准备植入的人类胚胎中应被禁止使用——但他们对用于基础研究的胚胎基因编辑没有表示反对。
“公众对这类研究表示了越来越多的理解,“Fan说道,她同时指出英国生育监管机构在二月批准了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Crick Institute)发育生物学家Kathy Niakan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提案。
中国领跑
Fan的研究小组在2014年初开始了实验并将论文最初提交给了《细胞:干细胞》杂志(Cell Stem Cell),Fan说道。当这份手稿最终到了《辅助生殖与遗传杂志》(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主编David Albertini桌上时,另一个广州的研究小组已经率先报道了第一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那篇试图纠正一种能引起血液病基因突变的论文最终引起了伦理上关于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饰(生殖系修饰)的巨大争议。一些研究人员甚至呼吁禁止在非植入人类胚胎中进行的理论验证试验。
Albertini,堪萨斯城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医学中心的一名生殖生物学家,感到发表Fan的论文能很好地让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了解有关内容。他说这篇手稿经过了长达八个月的两轮同行评审——这是该杂志正常同行评审时间的两倍——同时他强烈主张研究人员对这篇论文中围绕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Fan的论文应该能帮助国际上的观望者更加确信中国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的合法性,克里克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Robin Lovell-Badge说道,并补充说更多这样的胚胎基因编辑论文很可能会发表。“我知道有很多相关领域的论文在同行评审中饱受争议。”他说,“但是我更希望所有信息都能公开。“(Fan表示他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通过人类干细胞提高CRISPR进行基因编辑的效率。)
公开信息
涉及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将很快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进行,当然,也许在私下里已经开展了。
在《细胞》(Cell)杂志四月七日发表的论文中,Lanner的研究小组分析了88例人类早期胚胎的基因表达并利用这些数据来筛选使用CRISPR–Cas9进行敲除的基因。Lanner将在一场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举办的有关人类基因编辑的会议上讨论这项研究,这场会议将于本月在巴黎举行。他表示这些实验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陆续开展。
位于加利福尼亚LaJolla的SanfordBurnham Prebys研究所的一位干细胞生物学家Evan Snyder表示他目前并未了解到有任何美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但他认为美国科学家最终不可避免地也会进行这类的研究,尽管对人类胚胎和生殖系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联邦资助是被禁止的。推进这类研究是很重要的,Snyder补充说道,这才能决定技术上的障碍是否会阻碍临床上的应用。
设立标准
进行和发表涉及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的相关标准仍然尚未成型。Snyder说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研究人员应该使用替代实验对象,例如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胚胎。即使使用人类胚胎,也应只能使用从体外受精中通常被淘汰的胚胎进行实验。
两个中国研究团队使用的都是非正常发育的胚胎,但Lovell-Badge表示在正常胚胎中进行的实验也非常重要,从而来验证例如CRISPR–Cas9在这类细胞中作用的效率是会上升还是下降。
一些科学家主张,用于探索人类胚胎发育过程的基因编辑实验,例如Lanner和Niakan计划进行的那些,比为创造基因修饰人类个体铺路的实验更有价值。“就目前来说,既然这类技术在人类胚胎中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追求长远的临床应用目标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 Lovell-Badge说道。但Chan认为进行这两种实验都必须有相应的伦理规范加以约束。“应该让公众相信我们能够认清基因修饰个体和基因修饰胚胎之间的界线,”她说,“如果争议的声音能稍微减少一些,将是一个好迹象。”
翻译:张楚凡
审稿:邰伦玥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 yos-gains-momentum/
字数:191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