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手机辐射致癌新发现

来源:

有关手机辐射的重要研究再次点燃了癌症的问题

受到射频辐射与老鼠体内肿瘤生成的关系


迪娜·法恩·马伦(Dina Fine Maron)|2016年5月27日

片版:克里斯多佛·弗隆/格蒂(ChristopherFurlongGetty)


        美国联邦政府科学家于周五公布了部分关于总投入2500万美元的动物研究的发现 。该研究针对癌症与长期接受手机和无线设备发射出的一类辐射之间存在关联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记录了数量空前的啮齿类动物的一生中从还在子宫内就开始受到的电磁辐射。这些发现展示了一些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足以表明接受此类辐射与老鼠的大脑和心脏内至少有两种细胞类型中罕见癌症的形成有关联。研究结果发表于由冷泉港实验室管理的正式出版前网站,随时准备再次点燃关于每天暴露在辐射中会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讨论。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旗下的一个联邦政府机构间组织—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的研究员们主导了该项研究。他们将啮齿类动物长期暴露在经过仔细校准的射频(RF)辐射强度下,设计出大致模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理论上大量使用手机或接受辐射所经历的效果。这些动物被安置于特殊建造的房间中,在他们两年的生命里,每天让其全身接受大约九小时的不同程度和种类的辐射。克里斯多佛·波尔捷(Christopher Portier),这位协助发起了该项实验的并有时作为顾问科学家在联邦政府工作的NTP退休负责人说道:“这肯定是至今最严谨的手机生物测验,一次生物评估。这是一项试图来理解人体中癌症的经典研究。” “如果在人体中引发问题的话,在这项测试后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不过在老鼠体内测试成功就是个大问题了。这实际上让我很担忧,而且我是这方面的专家。”

       超过90%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手机。然而相对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安全问题,因为现在对于接受辐射的定义大部分是基于由热效应引起的严重损伤而不是长期接受低强度的辐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1年将射频辐射划为人类可疑致癌物。但人体研究的数据还“不一致”,NTP官网如是说。这些研究也受到人体实际研究中的阻碍,比如回忆偏误——指的是癌症患者不得不试图回忆几年前自己对手机的使用以及拿手机的方式。这些数据缺口促使NTP早在2009年就开始计划实施这些新的动物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当新研究中的上千只老鼠接受强度更大的射频辐射时,更多老鼠的身体中出现了无法简单解释的罕见的大脑和心脏癌症,显示了一种与剂量直接相关的关系。总的来说,这些罕见肿瘤的发病率还是相对低的,这种情况,但发病率是随着接受辐射的强度而增长的。一些老鼠有神经胶质瘤——这是一种大脑内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或者有心脏中的神经鞘瘤。关于这项发现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先前的关于人类接受手机辐射的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发现,两种肿瘤曾同时突然出现。

       不同的是,在对照组中没有暴露在辐射的老鼠中并未出现此类肿瘤。但使事情陷入复杂的是这些研究结果中混杂了不同的性别:这类损伤更多地出现于雄性老鼠中。该研究的作者写道,这类肿瘤在雄性老鼠中“被认为很有可能是全身暴露在辐射下的结果”。数据显示射频辐射与心脏损伤之间的关系最为明显,而非大脑损伤:作者注意到心脏神经鞘瘤在所有暴露组的雄性老鼠中都被观测到了。然而“不论何种调节下,雌性老鼠的大脑和心脏中均发现明显生理性反应”的情况并未发生。基于这些发现,波尔捷认为这并不仅仅是相关的发现,而是表明了接受辐射与癌症的发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我会说这肯定是原因研究。他们在研究中控制了所有变量。癌症的产生是因为接受了辐射。”

       早期的研究从未发现这种辐射和这类动物体内肿瘤的关系。帮助设计这项实验的科学家,现已从NTP退休的罗恩·梅尔尼克(Ron Melnick)说道,那些早期的研究没有如此多的动物样本,也没有花费这么长时间或暴露在类似强烈的辐射中。

       在bioRxiv网站发布的新研究结果包括了将90只老鼠分布在不同测试组的实验。该实验旨在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接受多少量级的辐射同啮齿类动物癌症有关系。在实验中,老鼠暴露在900兆赫的射频辐射下。每个动物种类的每个性别都被分成了三个测试组,分别对不同辐射强度(1.5,3以及6瓦特/千克,W/kg)进行了测试,以及一个对照组。(最低强度的辐射大概接近1.6W/kg,为美国手机公司所允许的辐射强度。)“每组只有90只动物,因此正是因为存在某种趋势——而且这也是用多种剂量进行实验的目的, 可以从这个趋势向下推测来计算出对人类的风险——所以这些信息是有用的。也许在高剂量辐射时引发癌症的因素也会在较低剂量的辐射下引发癌症,但程度也会相应较低”波尔捷说道。

       所有测试组的啮齿类动物长期以每天九个小时的时长暴露在射频辐射下。(NTP副主任约翰·布赫说道,这些动物全身都暴露在射频辐射下,因为人类在头部接受这种辐射,特别是当人们携带或储存在胸罩里。)在实验中,老鼠可以在笼子里照常走动、吃东西和睡觉。实验中也包括了现在手机发射的两种调制方式:码分多址连接方式(CDMA)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调制方式是信息的运送方式,因此虽然两种方式的整体辐射强度几乎一样,但辐射如何从天线发射出去也有不同——短期内接受更强烈的辐射或长时间受到较弱的辐射。)总的来说,动物暴露在CDMA和GSM两种方式下所引发的肿瘤数量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区别。这两种方式同肿瘤的种类之间有明显统计上的上升关系——这意味着肿瘤发病率随着辐射接受量的增加而上升。然而如果对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将受到GSM调制方式的射频辐射的雄性老鼠同完全不受到辐射的老鼠组相比,大脑肿瘤的发病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这种趋势非常重要。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又会产生出更多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公共卫生临床医生兼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健康与环境学院主任大卫·卡彭特(David Carpenter)说道。

       这些发现也不是决定性的,而且还有其他科学家依然无法解释的令人费解的发现——比如受到辐射的雄性老鼠似乎比对照组的老鼠活得更长久。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肿瘤很可能和辐射有关,” 布赫说道,“但这些未解答的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激烈讨论的话题。”

本周早些时候,网络刊物《微波新闻》(Microwave News)报道了这项研究,之后NTP也在周五发布了部分研究成果。该项目还将继续发表其他关于该老鼠实验的结果以及其他类似的使用老鼠进行实验的研究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一个声明中告知《科学美国人》:“这个老鼠实验有额外的专家审查。值得注意的是,先前人们观测和采集的数据,以大规模人群为基础的实验仅发现有限的证据表明使用手机会加大癌症风险。”显然NTP仍期望这些发现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在周五出版前,NTP在其网站上表示这项研究(以及之前启发这些实验的研究)将“为关于接受射频辐射的安全性和加强确定对人体健康问题存在任何潜在影响的科学基础提供重要信息。”

       对于媒体的疑问,手机行业组织CTIA ——美国无线通信协会在周五发表的声明中提到,该协会和无线通讯产业都还会继续关注这项研究的结果。“许多国际上还有美国的组织,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确定,根据同行评审和已发表的研究显示,手机使用中的射频信号并不影响人类健康,”CTIA的声明如是说。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ion)听取了国立卫生研究院官员的简要,在一项声明中告知《科学美国人》:“我们注意到国家毒性研究项目在研究这个重要的问题。科学证据总是会告诉FCC如何裁决这些事情。我们将继续采取所有联邦健康和安全专家的建议,包括FCC是否应该调整现行的政策以及射频辐射的限制。”

       该动物研究主要为了回答关于人们使用手机电话本身所遭受到的癌症风险的问题,而非在工作场所中暴露在无线设备或者居住和工作在移动电信塔附近受到的更小程度的辐射。波尔捷说,这些更小程度的辐射也可能会产生作用。

       这些发现让一些密切关注该研究的科学家感到非常震惊。卡彭特说:“我很惊讶,我原以为继续在这个领域做动物实验很浪费金钱。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研究一致显示癌症发病率并没有明显提升。回顾那些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人持有足够数量的动物,用足够的时间得到这样的数据。”

       在这项试验里将啮齿类动物暴露在辐射中也是件棘手的事。首先,科学家们需要精确地计算老鼠相对于人类而言应该承受多少辐射。老鼠若过多地暴露在辐射中将不能用作人类的参考。除了精确的计算低强度辐射率,科学家还需要注意不要使环境过热而导致动物的死亡或者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随后发表的研究的关注点将在动物体温上。)

       布赫说,事实上科学家已经能够将动物暴露于非电离辐射下(如同手机发出的辐射),而且那些动物体内生成了肿瘤,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那样暴露在辐射中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动物的体温。

       人们可以实施一些安全措施,卡彭特说道。(比如)用扩音器,将电话放在桌上而不是放在身上,以及用有线耳机等随时可能帮助减少射频辐射的方法。他说:“我们并不是要回到无线网络前的时代,但是确实有很多方式可以减少对辐射的接受,尤其是对于敏感人群而言。”

者案(2016527日,下午2:10):该文已根据NTP出版会议和一个企业集团的声明提供的信息进行更新。


原文地址: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ajor-cell-phone-radiation-study-reignites-cancer-questions/


翻译:焦亦卉

审稿:季韬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