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现有抗生素可能即将对淋病束手无策

来源: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宣称这一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可能会成为不治之症

Helen Branswell

2016年7月15日

79A4731C-8D4B-4E51-A950528890E379D5.jpg



经过彩色处理的导致淋病的元凶——淋病奈瑟氏菌的扫描电镜显微照片。Credit: NIAID/FlickrCC BY 2.0



    淋病可能很快便会成为一种不治之症。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周四报告称,“狡猾”的淋病奈瑟氏菌可能正在获得对仅存的两种能治愈这一性传播疾病的抗生素的抗药性。

    现在,人们使用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的方法来对付淋病,专家们希望这一策略能够延长这些重要药物的有效时限。

    但是2014年一个全国性的监察项目显示,收集到的淋病样本中对这两种药物的单独抗药性比例有所上升。单就阿奇霉素,这一比率就上升了四倍。

    虽然目前耐药菌的比例并不高:样本中抗阿奇霉素的百分点从0.6上升到了2.5,而抗头孢曲松的比率则上升了一倍,从0.4个百分点上升到0.8。但是这些敲响了科学家们的警钟——是时候去追踪淋病突破抗生素“防线”的进程了。

    “这个数字还很低。但是事实是这一细菌反复向我们证明了,它能够获得已经用于淋病治疗的抗生素抗药性,”Robert Kirkcaldy博士告诉STAT(STAT是波士顿环球报设立的新项目,聚焦于健康、医疗以及生命科学),他是这一报告的第一作者。

    “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不可治愈的淋病。”

    淋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2014年,美国有超过35万人感染了淋病。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在受感染部位会感到疼痛,烧灼感,或者有渗出液,感染部位通常位于子宫、肛门、喉咙、嘴或者阴茎。

    如果置之不理,对于女性它可能会导致不孕或者慢性盆腔疼痛,对于男性可能会导致睾丸疼痛,极少数情况下会导致不育。这种细菌也能进入血液中,感染关节,还可能进入心脏——这往往是致命的,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一个被感染的孕妇在生产过程中能将这一病菌传播给婴儿;而受到感染的婴儿会产生眼部感染,并且可能会失明。

    Kirkcaldy说,自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之初,这些细菌就在持续地“击败”阻挡在他们“进攻道路”中的每一种抗生素。

    他提到,当人们发现抗阿奇霉素或者头孢曲松的淋病菌株时,它仍然对剩下的一种药物敏感,所以这一病症被治愈了。但是出现泛耐药的淋病致病菌的威胁却日渐显露出其严重性。

    “我们认为…出现抗药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如果’的问题,”他说。“这一病菌十分‘聪明’并且突变得很频繁。”

    Vanessa Allen 博士同意他的观点。作为安大略省公共健康部门(Public Health Ontario)的首席医学微生物学家,Allen已经追踪淋病抗药性的产生有一段时间了。安大略监测到的抗药性增长速率与CDC报道的相似,她告诉STAT。

    “就安大略省的记录来说,这并不是昙花一现,”Allen说,她手中有比CDC报告分析采用的更近期的数据。抗药性“看起来仍旧是个问题”。

    Kirkcaldy说之所以淋病这么难对付是因为它一旦获得对某种药物的抗性,就一般不会失去这种能力。即使有些抗生素已经几十年没有使用了,这些细菌也保持着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

    Kirkcaldy没有对这一病菌会在何时获得对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抗性做出预测,他表示这太难了。

采用联合治疗手法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Allen说这个报告十分令人兴奋,因为它暗示了美国的医生已经迅速的接受了CDC推荐的联合治疗策略。

    一些公司正在研究新的抗生素,“但是这些新药要获得成功还需要很多年,”Kirkcaldy说。

同时,让人们正式认识到这一威胁也十分重要,他说,这样他们会采取措施,防止自己感染淋病。

    Allen说“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趋势,我们能做的只是思考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延缓这一现实的到来?”

    “它会发生并且我们别无选择。”

STAT授权转载。这篇文章最先发表于2016年,714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gonorrhea-may-soon-be-resistant-to-all-antibiotics/

翻译:王晶璇
校审:冯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