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是时候来谈谈海洋噪声污染了

来源:

导语:由于文学作品误导,一直以来海洋噪音为人所忽视。当下海洋噪声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不能小觑。本文作者Christine Erbe将从声音传播方式和生态影响的角度讨论海洋噪声污染。


关键字:海洋噪声;污染;海洋生物


说起污染,大多数人一般会提及垃圾、塑料、原油、烟尘以及化学用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大概也会提及噪声污染。
对于身边的噪声,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即使我们都知道它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如果你住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建筑工地或者DIY发烧友附近。
不过,大多数人却并不认为在水下噪声是个问题。如果你读过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你可能会认为——除了大漩涡以外,所有生命都安安静静地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事实远非如此。
当我们把一个水诊器(本质上是一个防水麦克风)放入水中,可以发现无论在全球海洋的哪一个地方,世界从来都不是寂静的。我们听到风刮过船舱顶板的声音、雨滴落入海洋表面的声音,即使是在海洋几百米深的地方也能听到这些声音。在澳大利亚的水域,我们还能检测到遥远地震的轰隆声和数千公里以外南极冰层的嘎吱作响声。


水分子与噪音波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水分子排列得更加紧凑。这就意味着,相比在空气中,声音(依靠分子振动和分子间的碰撞)在水中传播得更远且更快。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为声音。在水下,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船舶甚至是飞机的声音。在水下,大型船只声音的可检测距离高达数十公里。当我们在远海做现场工作时,四方汪洋,视野里除了身边的人,没有任何东西。然而,关闭发动机,将水诊器放入水中时,我们会听到船只的噪音。有时,就在一分钟后,我们听到的船只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千百年来,海员们已经熟知声音的另一种来源:海洋生物。从最纤小的虾到最庞大的鲸鱼,许多动物都产生声音。甚至,不少鱼类能在水中进行声学意义上的交谈——在交配季节,雄性开始呼唤吸引雌性。鲸鱼也不例外。
光线无法在水下延伸太远。在靠近海洋表面的清洁水域,你大概还能看到水下几米深,但是在漆黑的海洋深处,你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许多海洋动物已经演化出了“以声做视”的能力——用听觉来导航、检测捕食者和猎物以及与同一物种中的其他成员沟通。


那么问题来了:人为的声音会干扰以上这些行为。
噪音对于海洋动物的影响和其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相似。如果你曾在摇滚音乐会后患过耳鸣,那么你就知道喧哗的噪声会暂时性影响听觉,甚至造成永久性听觉损害。
噪声经常通过遮盖声音来干扰沟通。在繁忙的酒吧里,你能在嘈杂的背景音下交谈吗?长期暴露于噪音之下会导致压力和健康问题,这一点上人类和动物是一致的。
过度的噪音也会改变海洋生物的习性。就像人们宁愿搬家也不要住在一个新机场的隔壁一样,如果生活环境变得太过嘈杂,动物也可能抛弃他们原来的栖息地。不过,问题就在于,动物们是否能够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个适合它们的栖息地。

钻孔作业产生相当多的噪声。Christine Erbe, 作者提供。


在这一领域,仍有很多研究有待完成。我们能否顺利预测到新型机器或者船只会释放什么样的噪声和振动到海洋环境里?声音如何在不同的海洋环境里传播?会对海洋生物群体产生什么样的长期影响?
好在,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海洋里噪声污染传播非常快、十分远,当你关掉电源的那一刻,噪声也同时消失了。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能源,其中一些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我们大多数的消费品会在各地海船的集装箱里南来北往;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吃的海鲜由嘈杂的渔船捕获,有些渔船甚至还使用炸药捕鱼。我们想要保护自己的疆域,所以海军作战成为了一种必需品。此外,不断增长的海洋旅游业,则依靠那些需要停泊于大型港口,愈发巨型的游轮。
海洋环境涉及到很多利益相关者,所有人都为自己辩护、要求不同的赔偿、且制造噪声。准确地了解他们制造多少噪声,以及这些噪声会如何影响海洋生命,将帮助确保我们的海洋及其资源能够很好地持续到未来。


作者简介:Christine Erbe,科廷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公开声明:作者Christine Erbe接受来自离岸石油公司、国防部门和环保组织的经费支持。)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翻译:赵小娜;审校:杨玉洁)


原文链接【科学美国人博客】:

https://theconversation.com/its-time-to-speak-up-about-noise-pollution-in-the-oceans-64672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