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726_53725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盖亚”号:绘制银河系新图景

来源:环球科学

天文学家将展开一幅宇宙图景2013年,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Agency发射盖亚航天飞船在为期5任务中,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绘制宇宙星图——第一批恒星坐标已经发布了。任务完成后这幅星图将能以极高的分辨率,准确定位银河系周边星系中10亿颗恒星的位置,甚至能够辨认出5微角秒的物体——相当于在地球上月球表面一枚硬币。“盖亚”备的十亿像素摄像机还能够记录每颗行星的距离以及二维速度,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周边星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家凯瑟琳·约翰斯顿(Kathryn Johnston)认为,绘制这幅星图的意义相当于首次绘制了地球大陆——一幅只有模糊的蓝绿色块的图像,变成了有着山川溪谷的世界。“很奇怪的是,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并不比其他星系准确”约翰斯顿说“原因可能是我们身处星系之中,无法给自己拍一个全。不过这正是盖亚号要做的。

负责“盖亚”号项目科学家蒂莫·普鲁斯蒂(Timo Prusti)称,新地图受期待,在20169月首批数据发布当天就至少有1万人访问了数据库发布的数据中包10亿颗恒星的初步位置后续数据发布,该数字还会增加),以及星空中最明亮的200万颗恒星的距离和侧向运动信息。之后还会发布银河系离我们更远的恒星的距离和运动数据,从而形成以太阳为中心向外延展连续地图,就像池塘中的波纹一样。

目前已经有了很多发现。比如,盖亚”号项目的科学家已经使用这些初步结果解决了有关昂宿星团Pleiades star cluster,即著名“七姊妹”星团距离的争论这个争论源于盖亚”号的前任——“依巴谷”卫星(Hipparcos)任务发布的最后一批数据。这些数据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准确的距离,天文学家无法确定任何恒星的亮度或半径昴宿星团的准确测量同样也很重要(依巴谷的测定值是错误的),因为昴宿星团理解恒星起源的基准星团。普鲁斯蒂称“建立关于年轻恒星的理论非常困难,因为它们并不稳定,多种可能的变化。因此需要准确的观测,以建立更精确的模型。

其他研究团队也在使用这些新的数据研究一些不同寻常的恒星(比如看起来特别亮或特别暗,或者移动速度特别快或特别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戴维·施佩格尔David Spergel)“天文学家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恒星运动。但我怀疑,随着更精确数据的发布我们也许会发现些在大方向没问题,但在细节方面会颠覆我们认知的地方”行星科学家对“盖亚”号发布的数据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有行星的恒星。尽管“盖亚”号还没有发现任何这样的恒星,科学家希望它最终可以发现数千甚至数万个这样的恒星。

尽管在2016年9月已经收获了一大批数据,天文学家仍在热切盼望着盖亚号的下一次观测数据(还会发布4批数据美国纽约大学天文学家戴维·霍格(David Hogg)称尽管用第一批数据我们就可以做很多研究了,但当任务结束时,能做的远不止如此。所有的数据将于2022年发布,届时研究人员将能实现此次任务的主要科学目标:揭示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变,从而理解银河系狂暴的历史。比如,银河系中有些恒星原本诞生在附近的小星系,但后来庞大的银河系吞并了它们所在的小星系。如今那些小星系残骸还能以贯穿星空的微弱恒星流的形式看到,为我们提供周边星系演化的时间线索。约翰斯顿说“你发现曾经存在的星系,们曾经的轨道,以及与们有关系的恒星。因此,你能还原银河系吞并其他星系的历史。

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盖亚将书写怎样的传奇。除了完成主要科学目标,它还会观测太阳系中数千个非恒星物体,或许还能绘制出银河系中的暗物质分布,确定数十万类星体古代星系仍在燃烧的内核的位置。从长远看盖亚还能改善其他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因为它们将知道准确的观测位置,普鲁斯蒂说同时霍格还美国纽约和德国海德堡组织名为盖亚冲刺Gaia Sprints)活动,让各类天文学家有机会共一堂,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霍格说“‘盖亚’号打开了发现的大门我认为这是它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每个人都很兴奋的真正原因。它将带给我们一个新的世界而首批数据的发布只是这个新世界的精彩预告片

撰文 香农·霍尔(Shannon Hall

翻译 张哲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726_53725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