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人们处于危险的环境中,结伴而行的人之间往往迸发出爱意,这种爱意究竟是发自内心的爱,还是只是一种由恐惧诱发的兴奋使人产生的错觉呢?
关键词:恐惧,兴奋,爱意,社会心理学
“想象你在一片远离文明的热带丛林中……”这是两年前NBC节目《荒野求爱》(LoveIn The Wild)的宣传片开场白。该片号称是极限速配实验,参赛者在第一次约会过程中,会不时地走危桥、跳蹦极,还会遭到鳄鱼的袭击。
要么NBC的编剧们曾经从事过相关研究,要么他们真正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社会心理学家。这个方法以前曾有人用过,如果你还在怀疑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它确实有效。
人们通常假设我们以一种相当直截了当的方式来处理感情体验——首先我们遇到一个目标,随后产生与之相关的感情。如果有什么能让你气愤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气愤;如果有什么能让你快乐的,那么你就会觉得快乐。
但其实我们的身体并非如此地符合逻辑。很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兴奋(arousal),而不是真正的“愤怒”或“欢乐”。“兴奋”这个词,往往具有一种性暗示,但它实际上仅仅意味着血压的升高、心跳的加速和感觉警觉性的提高。当我们打架时,身体产生这样的反应是有明显缘由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这种兴奋归于一种明确的感情——气愤。那么,当缘由不是那么清楚的时候,我们又会将它归于何种情感呢?
举个例子来说:你将走过一个摇摇晃晃的吊桥,桥高约60米,桥下湍急的浅水中遍布着岩石。当你过桥时,桥身会不断地倾斜晃动,让你感觉每踏出一步都有可能从桥上摔下去。你的手在出汗,你的心跳快得就像要从嘴里跳出来一样。你会将这样的兴奋归于哪一类呢?恐惧,是吗?
其实未必。在研究员达顿(Dutton)和阿伦(Aron)的实验中,一组男性身处上述情境中,那座桥既可能是之前提及的危桥,也可能是另一座稳固的桥,除此之外还添加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当每个参与者踏上桥时,有一个女人将会靠近他,告诉他她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在“危桥”情境下的男人,明显地更倾向于接受电话号码,给女人打电话约她出去约会。在过危桥时,恐惧会诱发兴奋,其后男人立即看见了女人,他们全都将这种兴奋错误地归于性吸引。当问及向女人打电话的原因时,男人通常都表示他们是被女人所吸引,但从未提及任何有关他们刚刚走过一座危桥这一事实。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所体验的这种兴奋,实际上与女人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情况比我们所意识到的要多得多。有时人们首先会产生一种模糊不清的兴奋,接着会在周遭环境中搜寻可能的目标以解释这种兴奋。如果你服用了某些能提高整个机体兴奋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素,你并不会认为是药物作用产生了兴奋,反而最终会判定这种兴奋是基于你在周围环境中所看到的情感。如果你看到了一个兴高采烈的人,你会误以为你的兴奋也是源于快乐,那么你会真的感觉到非常快乐;如果你看到了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你会将同样的兴奋误认为是气愤,因而你也会感到气愤。在危桥的情境中,参与者则意外地将恐惧诱发的兴奋归于性吸引。
这对《荒野求爱》的参赛者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参赛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在经历了跳蹦极、战鳄鱼和过危桥后,他们会与队友迅速坠入爱河而无法自拔。但参赛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荒野中产生的爱,恰恰来源于荒野。那么,至于今晚,如果你还没有制定好你的情人节计划,我有几个不错的建议,不妨去看一部恐怖电影或者来一次夜跑吧!科学告诉你——你不会后悔!
危桥图片作者尼古拉斯·A·托内利,摘自网络相簿。
南美洲热带雨林图片作者瑞门兹(Ramenz),摘自维基百科。
本文作者:梅勒妮·坦嫩鲍姆(Melanie Tannenbaum)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社会心理学的博士研究生,她在2011年获得该校社会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她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有关政治、健康与环境行为方面的劝说和动机的科学。你可以在推特上关注她@melanietbaum或浏览她的个人主页http://www.melanietannenbaum.com/。
(翻译:王向玥;审校:李明洋)
原文链接[科学美国人博客]: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psysociety/2014/02/14/v-day-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