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最强大脑>

清醒梦的神经学

来源:
导语:做噩梦是人类的共同体验,惊悚的梦境、怪异的思维或许都是白天大脑活动的反馈。
 
关键词:意识;噩梦;神经;感知
 
梦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图片来源:Wikimedia
 
做清醒梦或许是人类最奇异的知觉体验。你正在熟睡中做梦,但一刹那间你清醒过来,意识到那只是一个梦。然后,你可以选择醒来或是继续沉浸在睡梦里。我通常都会让自己醒过来,因为以我以往的经历来说这些梦没有一个不是噩梦。继续沉睡在梦里有个好处,整个世界都是由你大脑里的天马行空构成的。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Neo的后意识一样,物理定律在你的思维里不再生效。你可以飞翔,可以赤手空拳用手接住子弹,甚至可以用魔法拳狂揍坏蛋,让他们瞬间缩小(哈哈,我就做过这种怪梦)。梦境本身就是虚无的。
 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梦发生在4到5岁左右,那是一个清醒梦。在梦里,我母亲在隔壁书报亭付钱,我在一旁等着。忽然,一个恶魔跳了出来。他一定是喜欢对人进行心理折磨,因为他要吃了我和我母亲中的一个,让我做出抉择。如果我不做决定,他就把我们俩都吃了。我母亲站在几米外的地方,还根本不知道我面临着与恶魔的困难交易。我感到瘫痪无力,我不想被吃掉,我也不想我的母亲羊入虎口,那简直太恐怖了。我短短的童年里从没有过这么可怕的处境!然而,我一下子被一个念头击中:那是噩梦,不是真的。然后,我就醒了过来。
此后,我还做过别的清醒梦。有时一个月里会做两次清醒梦,有时情况好点,一年也不会发生。并且不同的人对于清醒梦的体验也大不相同。
本月上旬,《神经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道了近期的新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人类做清醒梦频率的差异是否与他们的后设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有关,也就是他们反射和回馈自己精神状态的能力。
受调查者要求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做清醒梦的频率、程度、自我控制度,以及他们的精神认知技能,包括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此外,实验对象在做思维控制任务时还接受了脑部扫描成像。思维控制任务有两组,每组11分钟,要求实验对象对每组每项内容进行评估——每个在脑海里产生的想法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外因想法是指那些与外环境相关的想法,比如说周围的视觉环境、噪声环境干扰。内因想法是指那些与即刻的外环境无关的想法,例如回忆过去的事件或者是制定未来日程安排。
研究表明,做清醒梦频率的差异确实与人脑有关。常被噩梦惊醒的人与不经常做清醒梦的人相比,他们的额极皮层显示出更多灰色区域面积。不论有清醒梦的频率如何,实验对象的这片大脑皮层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活跃性,不过,噩梦频发的人的皮层刺激度更高。科学家们认为,做清醒梦和后设认知之间,尤其是在认知管控方面,有一些共同的机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早先有人猜想过,但在此之前还没有人从神经元的角度做过研究。
 未来的研究或许会告诉我们能否在清醒的时候训练和管理自我思维,从而控制自己做清醒梦的频率从和内容。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是梦到Freddy Krueger(译注:电影《猛鬼街》系列里的梦魔)的话,偶尔做一两回噩梦还是可以的。
 
关于作者: Susana Martinez-Conde和Stephen L. Macknik是SUNY Downstate医疗中心的实验导师,更多信息请访问Twitter @illusionchasers。
 
(翻译:李星悦,审校:蒋泱帅)
 
原文链接[科学美国人博客]:
http://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illusion-chasers/2015/01/31/lucid-dreams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