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

文章数

存在抗癌的食物吗

2014-06-27 17:25:23

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关于食物抗癌的说法,如大蒜抗癌、蓝莓抗癌、绿菜花抗癌、绿茶抗癌等等。真的存在能抗癌的食物吗?


单一食物,不能抗癌

其实,只靠吃单一的食物或者单一的食物成分,是不能抗癌的。

想要验证它是否抗癌,最直接的实验就是用某种食物或者它所含的某种成分对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癌细胞的反应。这就是细胞实验

目前的确有不少研究表明,很多所谓的抗癌食物的确含有一些成分对健康有好处,比如,蔬菜及水果中的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等。在细胞实验中,确实发现一些成分可以延缓甚至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不过,这离证实抗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这只是初级的细胞实验,跟人体差距很大。

人类是一个复杂的机体,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以及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比试管中的细胞实验要复杂得多。而且,我们吃的食物并不是单一的成分,而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在实验室里,经常是用经过提纯的单一成分进行实验,比如,如果人们想要验证蓝莓中抗氧化成分的作用,就会从蓝莓中提取抗氧化成分来进行细胞实验,而不是直接用蓝莓。要知道,我们平时的食物中多则有100多种成分,少也有几十种成分。就算科学家在细胞实验中发现从蓝莓中提取的抗氧化物质有健康益处,但是,吃蓝莓并不只有抗氧化物质,还有很多其他的营养物质。

另外,实验剂量与人们日常饮食的量也有很大差距。在试验中,用大量提纯的成分进行实验,但是,日常饮食时,人们很难吃到这样的剂量。所以,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也提醒消费者,市场上那些宣称抗癌的食物或者产品,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并没有科学依据。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单一的食物或者食物成分并不能抗癌。如果将抗癌的希望寄托在一种食物或者食物成分身上,就是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框里了,很可能全部落空。


多样化的膳食,能降低癌症风险

由于无法验证单一食物和单一成分的作用,科学家就尝试将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一类食物上,比如,蔬菜、水果、豆类、肉类等各种不同食物。目前这方面的人群膳食调查研究非常多,科学家也取得了一些共识:健康、均衡的膳食方式有利于减少癌症的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膳食,属于健康多样化呢?

总的来说,在膳食与癌症的关系中,蔬菜和水果对于降低癌症风险的作用,目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因为,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譬如黄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等等,这些成分很多本身就对降低癌症风险有较好的作用。比如,膳食纤维能降低结肠癌、食管癌的风险,类胡萝卜素能降低口腔癌、咽喉癌和肺癌的风险。

美国曾推行过一个健康项目,号召民众每天吃59份水果和蔬菜,以期降低癌症风险、促进国民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也推荐,每天至少吃5份蔬菜和水果(大约400克)。

而红肉(加工肉制品)以及酒精饮料,会增加一些癌症风险。比如,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酒精会增加口腔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另外,膳食总脂肪、动物脂肪、糖等,也有增加一些癌症风险的有限可能性。因此,我们常说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种方式,其实是非常不健康的。


八条防癌膳食建议

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若干防癌的膳食及生活方式建议,由此借鉴,提出八条防癌膳食建议:

1.每日膳食尽量不过量,控制能量摄入平衡,尽量保持健康的体重,在不出现体重过低(BMI<18.5)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体重、保持苗条。

2.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同时注意少吃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如各种甜点、高脂肪肉类等。

3.吃多样化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每天最好吃5种以上。

4.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摄入,尽量少吃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

5.尽量不饮酒。如果需要饮酒的话,男士应限制饮酒量在每天2个酒精单位以下,女士则限制在每天1个酒精单位。(注:1个酒精单位为10毫升纯酒精,约相当于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6.饮食尽量清淡,减少富含盐的食物或腌制食品的摄入,控制饮食中盐的量每天不超过6克。

7.不要用膳食补充剂取代食物,比如,不要因为听说维生素C有降低癌症风险的作用,就只吃维生素片,而不吃蔬菜水果。

8.对于孕妇和婴幼儿来说,要坚持纯母乳喂养最好持续6个月以上,随后再逐渐给宝宝添加辅食。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上一篇:夏季没“大汗”,别喝淡盐水
下一篇:蚊香要选“农字号”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