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用药》

《家庭用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3:00

以“依靠专家,面向百姓,传播医药保健科普知识”为办刊宗旨,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主...

文章数

防治中风“五项建议”

2009-12-18 20:04:38

  脑卒中,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疾病,俗称“脑中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乡居民脑卒中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位或第二位,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酗酒、肥胖、颈动脉狭窄等,只要重视,这些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发病风险就可大大降低。

  1.控制血压

  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同时也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其他靶器官损害。

  建议: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血压测量数据,以便于在专科诊治时调整降压药物,平时适当锻炼身体,饮食注意清淡,控制钠盐和脂肪摄入。

  2.保护心脏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心房颤动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有20%是心源性栓塞。有研究认为,高达40%的隐源性卒中与潜在的心脏栓子来源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有0.8%的人发生脑卒中,6年内发生卒中者约为10%。

  建议:定期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专科诊治。

  3.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患者的血糖水平、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建议:定期检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后者可代表近8~12周的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mmol/L)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要专科随访,平时注意控制饮食。

  4.控制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其中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日积月累的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阻塞了血管,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毫摩尔/升,缺血性脑血管病降低15%;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使脑血管病复发风险降低16%,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降低22%,故控制血脂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

  建议:定期检查血脂及动脉血管超声,早期诊治。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管住嘴,迈开腿”。

  5.预防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种涉及人体多种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病紧密联系的疾病状态,其中以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四项更为突出,是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又被称为“死亡四重奏”。患者可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防治着重于非药物治疗。

  建议:改变生活方式,诸如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增加步行等有益于防治心脑血管病。

  已经存在肥胖或者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者,为消除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降血压、保护心脏、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药物。抗肥胖、减轻体重对防治脑血管病及代谢紊乱有益,并能提高药物有效性。

上一篇: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会癌变吗
下一篇:心血管有病能拔牙吗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