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用药》

《家庭用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3:00

以“依靠专家,面向百姓,传播医药保健科普知识”为办刊宗旨,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主...

文章数

胃,你还好吗

2014-02-25 20:37:07

胃,你还好吗

 

唐志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食物的消化、吸收都要靠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运行来完成。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吐酸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都提示着你的胃正处于“不安”的状态。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如何养胃学问多。

 

辨证选用中成药

中医治疗胃病注重整体调节、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即证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成药治疗。

脾胃虚寒型 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肠鸣便溏。治疗以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中成药可用六君子丸、温胃舒胶囊、胃复春片、猴头菌片、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脾胃湿热型 胃脘灼热,嘈杂,口干口苦,大便质黏,排便不畅。治疗为清热化湿。中成药有王氏保赤丸、一清胶囊。

胃阴不足型 胃部隐隐作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消瘦,乏力,或有潮热盗汗等。治疗为养阴生津。中成药有养胃舒颗粒、阴虚胃痛颗粒。

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痛,疼痛连及两肋部,生气、烦恼则疼痛发作或加重,嗳气较多,自觉胸闷不适,大便不畅。治疗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逍遥丸。

血瘀阻络型 胃脘或胀或痛,疼痛时如针刺,似刀割,痛处固定不移,按之痛甚,进食后加剧。治疗为理气活血止痛。中成药有元胡止痛片、云南白药。

 

合理饮食

忌饥饱不均 长时间空腹,到了吃饭的时间没有及时用餐,胃所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的中和,就会损伤胃黏膜。而有时又暴饮暴食,吃得太多,如此饥饱不均,时间长了,消化功能就会下降。

忌盲目忌口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病患者要尽量少吃酸、甜、辣的食物。如有胃痛、泛酸症状时,要避免进食过于酸甜的水果;胃胀明显者要少吃豆制品、花生、玉米、红薯、土豆、芋艿等易产气食品;胃寒者要少吃性寒生冷的瓜果、蔬菜和饮料;而胃热者就要少吃辛辣刺激性、温热香燥、煎炸炒爆、性热上火的食物。但也有些胃病患者因为畏惧胃部不适,很多食物都不敢吃。身形消瘦,进食量少,只限于喝粥,不吃米饭、蔬菜和肉类,存在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其实养胃需要补充各种营养丰富的荤素食物,才有利于改善脾胃运化功能。

忌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内前,要经过牙齿的研磨、唾液消化后变成乳糜状,进入胃时才能较好地消化。如果咀嚼不细,食物粗糙,会增加胃的负荷,胃排空时间延长,损伤胃黏膜。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也有保护作用。

忌咖啡烟酒 咖啡、浓茶可损伤胃黏膜,吸烟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日久则导致胃黏膜破坏,甚至溃疡。酒精可直接损害胃黏膜,长时间饮酒可引起肝硬化,影响脾胃功能。

 

劳逸结合

充足的睡眠是人体精力恢复的重要保障。如果睡眠不足,精神状态就很难调整好。而且睡眠阶段,是人体各项机能恢复和清除体内自由基最重要的时刻,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此外,加强体育锻炼能促进精力的恢复。时常参加锻炼的人会发现,定期的体育活动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疲惫,反而会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可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做到劳逸结合,如快走、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和精力充沛。

 

自我按摩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摩时将一手拇指放在上腹部的中脘穴处,指腹着力进行点按,用力均匀,有一定力度,若感到指下有胃蠕动感或听到肠鸣更佳,可调和脾胃、顺气止痛。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酸胀、发热的感觉。

推运腹部 右手放在左上腹部胃区,自右向左顺时针旋转摩动,然后推运至左肋下,用力均匀、速度缓慢,可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按摩脐部 将手掌放在肚脐中央,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6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36次,动作柔和,以肚脐为中心,逐渐扩大至全腹,结束时仍返回脐部,可调和脾胃,通调五脏六腑。

 (作者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有特需门诊)

 

上一篇:眼睛,常滋润才健康
下一篇:声音嘶哑不可小觑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