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

文章数1126

心脏“警报器”为何失灵

2009-11-08 13:33:16

  在猝死的患者中,以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为多见,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病前却无明显症状,耽误了就诊而导致死亡。有人会问,得了急性心梗不是胸痛得要命吗?为何有的人无此症状呢?

  我们知道,心脏是一个有疼痛感觉的器官,为啥会出了问题而不发信号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是因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造成的,其原因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有的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二是个体差异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如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主要是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如果还有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个所以然,更会掩盖病情。

  三是无痛心梗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病往往导致多条血管病变,可从冠状动脉主干到微小动脉,而一般冠心病的病变主要在冠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因病变范围广,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所患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患者严重得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四是与情绪改变有关,如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值得警惕的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严重得多,有的发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的也并不鲜见。所以,对无痛性心梗一点儿也不能掉以轻心。

  无痛性心梗是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不发信号,但并非无一点征象。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做心电图等项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防止猝死的发生。a

上一篇:58次牵引都没治好的颈椎痛
下一篇:当心药物“卷走”营养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