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旨在向全国广大群众,特别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繁荣科普创作,启迪思想,...

文章数

风光背后的隐忧——直击世界著名核潜艇事故

2013-11-29 21:36:01

风光背后的隐忧——直击世界著名核潜艇事故

兵翼

 

几十年来,核潜艇在“大显神威”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海洋环境的直接威胁。毫不夸张地说,自核潜艇诞生之日起,事故就如影随形,教训十分惨痛……

 

悲惨命运:K-8号核潜艇沉入大西洋

1970 4 8 日,隶属于北方舰队的前苏联第一代核潜艇K-8 号在比斯开湾距离西班牙海岸西北300 海里处活动,潜艇在160 米深处完成战斗任务后开始返航。21 35 分,潜艇开始浮出水面与基地进行联系,没有任何灾祸的预兆。突然,奥格利准尉报告:“水声室起火!”潜艇事故警报随即拉响,但刺耳的战斗警报还没响完,中央指挥台又接到第7 隔舱报告:“再生装置着火!”。

4 10 日,保加利亚籍“阿维奥尔号”船发现了出事的K-8 号核潜艇。艇员通过保加利亚船员与前苏联海军取得了联系。此时,海上天气突然变得十分恶劣,局势也更加复杂,潜艇内部充满了有毒气体。这时,部分艇员开始窒息……海水开始通过被烧毁的第7 隔舱密封装置汹涌而入,核潜艇逐渐倾斜,开始下沉。

艇长命令艇上剩余人员撤离潜艇,先到保加利亚船上避难。4 10 日,共有46 名艇员被疏散到了“阿维奥尔号”船上。4 10 日夜至4 11 日,前苏联“立陶宛共青团员号”和“卡西莫夫号”柴油机船赶到事故地点,“立陶宛共青团员号”试图拖住核潜艇,但拖曳缆绳突然断裂,核潜艇再次下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卡西莫夫号”救援船费力地救出30 名艇员。4 12 2 15 分,潜艇失去纵向稳定性,迅速坠入海底深处,同时带走了来不及撤离的22 条生命。

加上先前遇难的艇员,发生在大西洋海域的此次事故造成了52 人死亡。事后,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签署密令,为艇员颁发勋章和奖章,所有生还的及去世的军官都被授予“红星”勋章,生还的现役士兵被授予“乌沙科夫”奖章,在事故中牺牲的艇长别索诺夫中校被追授为“苏联英雄”称号。

24854

沉没后的K-8号核潜艇

 

灭顶之灾:“库尔斯克号”的末日之旅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之一,曾是俄罗斯海军的骄傲。“库尔斯克号”排水量达18300 吨,艇长为154 米,装有2 座核反应堆,配备24 SS-N-19 型垂直发射的潜对舰巡航导弹。2000 8 月,该艇因鱼雷意外爆炸沉没而震惊世界,这一事件被多个世界权威机构评为当年的十大国际新闻之一。

24855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2000 年夏,隶属于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远航归来,疲惫的水兵上岸后脚跟还未站稳,又接到司令部“继续训练演习”的命令。演习是在3 个月前就安排好的,演习方案中有一幕是模拟“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因事故搁浅海底的情景。救援预案早已设计好:首先,“米哈伊尔·鲁德尼茨基号”救援船接到救援命令,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假想失事地点,然后放下特种救生钟,艇员将从100 多米深的水下借助特种救生钟一个个浮出海面。整个“救援”过程环环相扣,有惊无险,皆大欢喜。然而演习却偏离了预先设计的轨道,最终滑入了灾难的泥潭,而一切自救和援救手段都无济于事。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航前吊装鱼雷的过程更是令人沮丧。当一枚绰号为“胖子”的65-76 型笨重鱼雷吊至半空时,缆索突然断裂,重达4.5 吨的鱼雷重重地砸在码头上。经检查认为没有破损之处后,仍把它装进潜艇的鱼雷舱。事后分析,可能就是这枚鱼雷,成为核潜艇葬身海底的元凶。

24856

被打捞出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身

2000 8 9 日,北方舰队集结了包括“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内的30 余艘舰船,在北冰洋的巴伦支海拉开了军事演习的序幕。8 12 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当日的演习任务是在战术背景条件下发射鱼雷。11 28 27 秒,挪威卡拉谢克地震台记录到演习海区传来的一次爆炸,2 15 秒后又记录到第二次爆炸,分别相当于1.5 级和4 级地震。

第一次爆炸与“库尔斯克号”开始发射鱼雷的时间几乎相符。艇长吉纳迪·利亚钦按计划应在11 30 分开始用一枚试验鱼雷攻击“敌目标”,俄军方当时误认为是“库尔斯克号”潜艇正在发射鱼雷。然而,事实是搜索飞机和舰船在事后并没有找到这枚没有弹头、发射后应漂浮在海面的鱼雷,因为潜艇还没来得及发射它,它就已经被另一枚意外爆炸的鱼雷提前熔化成一块废铁了。

直至12 日晚上,指挥舰始终没有接收到“库尔斯克号”的通信信号。

随即,坐镇指挥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的演习总指挥、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上将向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上将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在指挥舰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分析与潜艇失去联系的原因,并展开了全面的搜寻活动。俄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也随即向俄总统普京做了报告。搜寻工作继续进行,使用声呐等设备努力确定“库尔斯克号”的位置。俄罗斯成立了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领导的事故调查委员会,此时认为艇上还有人活着,只是由于船体横向倾斜60 度,且逃生舱口变形,救生钟很难与其对接。

16 日,普京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话后表示将接受外界帮助。20 日,英国“诺曼底先锋号”救援船装载着LR5 救生潜艇及救援小组抵达出事现场,由于船尾部逃生舱口有一条严重裂缝,LR5 救生潜艇无法与其对接。21 日俄宣布停止救援行动,救援失败,艇上118 名官兵全部罹难。

24857

在圣彼得堡举行“库尔斯克号”遇难官兵葬礼

2001 10 23 日,“库尔斯克号”在沉没了14个月之后终于浮出水面,连同被打捞上来的还有22SS-N-19 型反舰导弹和2 座核反应堆。经检查,导弹完好无损,核反应堆也没有发生放射性泄漏,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至今打捞上来的水兵遗体不足100 人,其他尸骸仍不知在何方。

从打捞上来的残破潜艇看,破损的外壳均向外卷曲,说明冲击力是由内向外发出的,即致命的爆炸是从艇内开始的。2001 10 29 日,俄罗斯政府事故调查委员会正式声明:潜艇曾与外国舰船相撞的说法没有根据,首次承认沉没的直接原因是潜艇自身配置的鱼雷爆炸引起的。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迪诺夫也证实:从首舱钢板的破坏程度看,可能只有鱼雷的能量可以撕破。

24858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毁艇身

 

匪夷所思:英法核潜艇在大西洋中相撞

2009 2 16 日,英国媒体报道,一艘英国核潜艇和一艘法国核潜艇月初在大西洋中相撞,事故发生时两艘核潜艇均携带有洲际弹道导弹。随后,该媒体的报道得到了官方的证实,并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相撞的两艘潜艇是各自国家核威慑力量的中坚。英国“前卫号”导弹核潜艇在1992 年下水,是英国重要的战略核威慑力量。法国“凯旋号”在1994 年下水,是法国“凯旋”级核潜艇的首艇。

尽管两国都极力淡化事件的影响,表示相撞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对核安全造成任何破坏。但由于事发潜艇都载有核弹,两国国内要求展开调查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行踪历来是核大国的机密,因此在媒体捅出碰撞的新闻后,英法两国的国防部都迫不得已承认了报道的真实性,又都拒绝透露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而且,事故发生后,两艘核潜艇均严重受损,但是没有报告称两艘核潜艇上的核设施受到破坏。

24853

随后,英国“前卫号”核潜艇被拖回苏格兰的法斯兰海军基地维修,船体上有明显的擦撞痕迹。“凯旋号”核潜艇在事故发生后,经过3 天的航行也已经返回法国的布雷斯特市。据报道,其声呐罩已完全损坏。尽管当事双方三缄其口,拒绝透露事件的一些具体细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国战略核潜艇的巡逻区域产生了重合,这在巧合之中也有一定的必然因素。

按照常理,两艘装备了先进声呐的核潜艇在大洋里相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这次相撞,充分说明了水下探测技术需要创新方式。现代潜艇,特别是战略导弹核潜艇,都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来降低自己发出的噪声,从而减少被对手发现的概率。像事件中的“前卫号”和“凯旋号”核潜艇不但都采取了更为先进的降噪技术,甚至还装备有模拟海洋噪声的装置,以进一步掩盖自己的声音特征。这些都说明现代核潜艇的隐蔽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由于拥有潜艇的国家非常重视发展潜艇的降噪和隐身性能,按照现有潜艇被动声呐的探测能力,要在较近的距离发现彼此的存在也变得越来越难。

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法国的“凯旋号”核潜艇在上浮过程中,因顶部声呐探测能力相对较弱,以及相关人员的疏忽大意,撞上英国的“前卫号”核潜艇所致。因为大西洋海域一般都是西方盟国海军的核潜艇在行动,通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战争威胁和敌对行为,因而值更人员可能懈怠了,而事故发生海域的水文条件也可能影响了当时值班人员的判断。

总之,这次相撞事件提醒人们,由于核潜艇的抗噪性能越来越好,航行安全并不能完全依赖现有的先进仪器。







上一篇:坐便器的人生思考——从普通到智能
下一篇:海洋深处的大国王牌——核潜艇漫谈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