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随时随地看电影吗?用MP4、智能手机、iPad都落伍了,最新最酷的办法是:将电影院搬到眼球上。
美国的Innovega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名叫iOptik的视像技术,能帮助我们梦想成真。
该技术的核心部件是嵌有复杂光学元件和滤镜的隐形镜片,用以让视线聚焦在放置于眼前极近处的微缩屏幕上。镜片中的光学元件可以放大微缩屏幕上的图像,使其看上去很大,而来自周围环境的光却不会被增强。滤镜则用来将微缩屏幕的光同环境光分开。
微缩屏幕很小,完全可以集成在太阳镜里,但因为屏幕离眼睛极近,看起来却像是电影院的大银幕。由于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可以不同,还能呈现出3D效果。
iOptik示意图
眼前放屏幕的做法尚不彻底,能不能直接将屏幕放在隐形镜片上呢?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眼球上的电影院”的原型。
这种隐形镜片上集成了一根5毫米长的天线、一块500微米 × 500微米的集成线路板(用于收集能量与接收无线电)、绝缘层,以及一块750微米 × 750微米的透明水晶芯片(内含微型发光二极管)。科学家将镜片装在被麻醉的活兔子眼中进行实验,在2米的距离内通过射频发射器激活发光二极管,在镜片上呈现出一个单像素点。实验证明,兔子并无不良反应。科学家下一步将尝试生成更复杂的图像,如数字、箭头,乃至视频影像。
单像素无线隐形镜片
也许不久的将来,拉里·尼文和斯蒂文·巴恩斯合著的《加利福尼亚巫毒游戏》中描述的巩膜镜片就能变成现实:
在尼格尔·毕晓普看来,墙变成了蓝玻璃。他分析着眼中的全息投影。
他的眼睛不再像人眼……
“巩膜镜片?”她问,“你在隐形眼镜上使用了‘梦境’技术?这种技术还没有对公众开放呢!”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